資本市場的火熱已經投射到私募基金市場,重要市場風向標正在發生明顯變化。
來自第三方的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市場共備案私募證券產品8935只,較去年同期的4718只,同比大幅增長89.38%。其中,量化私募產品備案數量達到3958只,占全部私募證券產品備案量的44.30%,為推動備案量增長的重要引擎。
在業內人士看來,私募備案量大增是重要的市場風向標,表明部分資金正通過專業機構流入股市,有望為市場提供活力和流動性。
值得一提的是,備案產品數量增長的同時,百億私募隊列也在擴圍。截至2025年9月底,百億私募數量增至96家,較8月底的91家增加了5家。其中,正瀛資產、開思私募和太保致遠(上海)私募為首次晉級“百億俱樂部”。
量化私募備案量大增100%
市場震蕩向上過程中,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公司備案新產品的熱情與日俱增。
來自私募排排網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私募基金行業共備案私募證券產品8935只。
其中,從一級策略來看,股票策略產品的備案數量遙遙領先,為5849只,占比高達65.46%;多資產策略備案產品數量為1278只,占比14.3%,是占比第二大的產品類型;期貨及衍生品策略備案產品數量為913只,占比10.22%;而債券策略與組合基金備案產品數量旗鼓相當,分別為363只、362只,占比均為4%左右。其他策略備案產品數量約有170只,占比接近2%。
對于股票策略備案產品數量占比高的現象,一位業內人士指出,這主要源于A股市場持續走強以及結構性行情帶來的投資機會,科技、新能源、消費等板塊交替上漲,為股票策略提供了豐富的選股空間。同時,量化股票策略的快速迭代與普及,進一步放大了股票策略的備案熱情,吸引大量追求高收益的投資者。
此外,他提到,在市場風格輪動加快的背景下,多資產策略憑借跨資產類別配置的優勢,能夠有效分散風險,受到求穩投資者的青睞。
對比去年同期,截至9月末,今年以來新備案私募證券產品數量同比增幅達到89.38%。
并且,上述五類主流一級策略的備案產品數量均實現同比增長。
具體而言,今年前三季度,股票策略、多資產策略、組合基金、債券策略、期貨及衍生品策略的備案產品數量分別同比增長了99.35%、84.68%、79.21%、75.36%、66.00%。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前三季度,量化私募產品備案數量達到3958只,占全部私募證券產品備案量的44.30%,同比增幅高達102.66%,為推動私募產品備案數量增長的重要引擎。
在融智投資FOF基金經理李春瑜看來,量化產品備案量同比實現暴增,主要源于三方面因素的驅動:一是在2025年的市場環境中,量化策略業績表現顯著優于主觀策略,突出的賺錢效應帶動資金持續涌入;二是技術迭代持續推進,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方法在策略研發中深入應用,有效增強了量化模型的適應能力與盈利穩定性;三是頭部量化機構憑借規模化優勢,逐步形成“業績提升帶動規模增長、規模擴大促進產品備案”的良性循環,進一步助推行業整體備案量的上升。
另一方面,從管理人維度看,“百億級規模”私募管理人貢獻了較多備案產品。
據私募排排網統計,前三季度,百億量化私募寬德私募以120只的備案產品數量居于行業首位。緊隨其后的是黑翼資產、明汯投資、世紀前沿,備案產品數量分別為114只、111只和98只,這3家均為百億量化私募管理人。
并且,在前三季度備案私募產品數量不少于40只的26家私募管理人中,百億私募管理人達到23家,占比88.46%;量化私募21家,占比80.77%;百億量化私募管理人達19家,占比73.08%。
百億私募擴圍至96家
隨著備案產品數量增長,部分私募管理人的管理規模迎來突破。
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9月底,百億私募數量增至96家,較8月底的91家增加了5家。其中,首次新晉“百億俱樂部”的私募有3家,分別為正瀛資產、開思私募和太保致遠(上海)私募;紅籌投資和源峰基金則重回百億陣營。
其中,紅籌投資、開思私募和源峰基金均為主觀私募,正瀛資產為混合私募,太保致遠(上海)私募暫未披露投資模式。
整體上看,目前的百億私募隊列中,量化私募數量最多,有45家,占比46.88%;其次主觀私募有42家,占比43.75%;混合私募有7家,占比為7.29%;另有2家私募暫未披露投資模式。
策略偏好方面,百億私募較為偏愛股票策略,其次是多資產策略。
據統計,有74家百億私募的核心策略為股票策略,占比77.08%;12家百億私募的核心策略為多資產策略,占比12.50%;6家百億私募的核心策略為債券策略,占比6.25%。
另外,從業務布局方向看,百億私募出海的趨勢有所顯現。據私募排排網統計,在上述96家百億私募中,有65家私募管理人持有香港9號牌照。
不可忽略的是,在備案產品數量增加、管理規模擴張的背后,今年以來,部分擅長把握結構性機會的百億私募收益頗豐。
以私募排排網納入統計的62家百億私募為例,其前三季度平均收益率達到28.80%。其中61家實現正收益,僅有1家百億私募未能取得正回報。
在實現正收益的百億私募中,前三季度收益率超40%的私募管理人共有14家,收益率位于30%—40%區間的共有18家。同時,有7家的收益率在10%以內,22家私募管理人的收益率位于10%—30%區間。
百億量化私募的業績表現尤為突出。前三季度38家有業績展示的百億量化私募平均收益率達31.90%,較19家百億主觀私募24.56%的平均收益率高出7.34%。
并且,在前三季度收益率超過30%的32家百億私募中,量化私募達到24家,占比超七成,其中靈均投資、寧波幻方量化、穩博投資、誠奇資產、阿巴馬投資等百億量化私募表現居前;主觀私募僅7家,占比二成,其中復勝資產、開思私募、和諧匯一資產、久期投資和日斗投資等百億主觀私募表現居前。
李春瑜認為,今年以來,中小市值指數持續走強,與量化模型擅長的中小盤選股和高頻交易策略形成共振,為因子收益提供了豐富的來源。同時,量化模型的系統化運作有效規避了主觀情緒干擾,使其在快速輪動的市場環境中能夠迅速捕捉交易機會。而策略持續迭代與風控體系升級進一步增強了量化私募競爭力,多家百億量化私募通過不斷優化模型參數,提升了對市場變化的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