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新藥正式登陸港股市場。
10月20日,海西新藥正式登陸港股市場。Wind行情顯示,海西新藥上市首日盤中一度漲超36%,收盤上漲20.60%。這一漲幅在近期港股上市的創新藥概念股中,表現并不搶眼。
值得注意的是,海西新藥原定的上市日期是10月17日。10月16日晚間,公司突然發布公告稱,根據招股章程,載有最終發售價、國際配售認購意向水平、香港公開發售申請情況及香港發售股份分配基準相關資料的公告,須于2025年10月17日(星期五)上午8:00前刊發。因需要額外時間完成該公告的定稿及獲取監管機構批準,公司的上市時間表將會順延。
這一消息也引發了市場和投資者頗多猜測。不過,截至目前,海西新藥并未給出過多解釋。10月17日,海西新藥再次公告,將于10月20日上市。
海西新藥登陸港股市場
招股書顯示,海西新藥是一家處于商業化階段的制藥公司,集研發、生產及銷售能力于一體,具備在研創新藥的管線。海西新藥已商業化的產品組合主要包括用于消化系統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及炎癥疾病的仿制藥;根據灼識咨詢的資料,該等治療領域占2023年中國醫藥銷售總額的25%以上。海西新藥的創新藥管線專注于具有各種適應癥的在研藥物,包括一款創新在研腫瘤藥物、一款潛在用于治療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的首款口服藥物及另外兩款處于臨床前階段,用于治療腫瘤及呼吸系統疾病的創新在研藥物。海西新藥所有在研創新藥均由內部以專有方式開發及發展。
作為近期極為熱門的創新藥概念股,海西新藥本次在招股中也獲得了巨大的關注,其發行價為86.40港元,這一價格是此前發售范圍的上限定價,本次募資總額達到約9.94億港元。
在香港公開發售中,超額認購倍數達到3165.1倍,但分配份額僅有115萬股,僅占全球發售股份的10%。
同時,海西新藥本次發行份額絕大部分都給到了國際發售環節,超額認購倍數達到6.3倍,占到全球發售股份的90%。
而在股權集中度上,前25名承配人占到了國際發售的比例達到99.62%,共計約1031萬股。
在業績上,海西新藥近年來持續增長。2022年、2023年及2024年以及2025年前5個月,海西新藥的收益分別為人民幣2.13億元、人民幣3.17億元、人民幣4.67億元及人民幣2.49億元。2022年、2023年及2024年以及2025年前5個月,海西新藥的凈利潤分別為人民幣0.69億元、人民幣1.18億元、人民幣1.36億元及人民幣0.90億元。
在股東層面,海西新藥的創始人夫婦康心汕、Feng Yan女士以及泰瑞和投資(員工激勵平臺)被視為一致行動人士,也是公司的控股股東。招股書顯示,控股股東合共擁有公司已發行股本總額約41.17%,包括康心汕直接持有的公司18.97%股權;泰瑞和投資持有的公司7.44%股權;以及Feng Yan女士持有的公司14.76%股權。緊隨全球發售完成后,控股股東將擁有及控制公司已發行股本總額約35.15%。
而在IPO前,海西新藥的投資者包括展鴻達投資、金東泓創投、金東石創投、華鑫悅投資、鴻壤投資、歆睿投資、鴻磐投資及匯富創景等。
港股已發生多起延遲上市案例
在海西新藥上市過程中,其延遲上市引發市場眾多猜測,但最終,海西新藥還是如愿登陸港股市場。
事實上,在港股市場,延遲上市的案例也不少,包括例如百德醫療、百心安、首鋼朗澤、樂華娛樂、商湯科技等,其中一些在延遲后繼續上市,另一些則就此再無消息。
最近的一起是在今年7月2日,擬在港股上市的首鋼朗澤發布公告稱,因在6月27日登記招股章程后,公司收到一份民事起訴狀,其中公司被列為被告,該民事訴訟由公司其中一家主要經營子公司的一名股東在平羅縣人民法院提起。
首鋼朗澤董事會宣布,鑒于上述民事訴訟,將延遲全球發售及上市。根據招股章程,原本預期將于2025年7月8日刊發公告,當中載有有關最終發售價、國際發售的踴躍程度、香港公開發售的申請水平及香港發售股份的分配基準的資料。由于延遲全球發售及上市,刊發該公告的日期將會延遲。首鋼朗澤預期將適時刊發補充招股章程,其將修訂及補充招股章程,及提供一份經更新上市時間表、香港發售股份的相關申請程序及其他相關資料。
首鋼朗澤還指出,公司仍致力盡快完成全球發售及上市。但在7月11日,首鋼朗澤宣布退回申請股款,并進一步延遲上市,此后就再無消息。
而另一個雖然延遲但后續又繼續上市的案例為2021年末上市的商湯科技,其此前曾因為美國方面突然發布的限制而導致上市延遲,時隔一周后,商湯科技重啟IPO并成功在港股上市。
校對:冉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