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宗申動力(001696)發布公告稱,旗下控股子公司重慶宗申航空發動機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宗申航發”)終止上市輔導。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9月11日,宗申動力成立全資子公司重慶辰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辰宇科技”)。
這一系列動作標志著,宗申動力在鞏固傳統業務優勢的同時,對航空動力板塊的戰略布局進行重大調整,試圖在低空經濟加速發展的政策東風下,探索更貼合自身發展的新路徑。值得一提的是,宗申動力有望為投資者帶來亮眼的2025年三季報成績單,凈利潤同比增幅或將達到70%至100%,傳統核心業務與聯營投資收益共同驅動增長。
終止IPO輔導非“放棄”而是“調整”
近年來,宗申航發的IPO進展備受資本市場關注,投資者對此充滿期待。
回溯至2023年6月29日,宗申航發向重慶證監局報送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輔導備案材料,同年6月30日獲得受理,輔導機構為中金公司;而在2025年9月30日,宗申航發與中金公司簽署《輔導協議之終止協議》,10月13日向重慶證監局報送終止上市輔導備案申請材料,10月14日獲得重慶證監局確認。
從“推進上市”到“終止輔導”,這一轉變并非被動放棄,而是宗申動力基于戰略發展需要與資本市場環境變化作出的主動調整。
終止上市輔導是宗申航發對戰略路徑的“再平衡”,這反映出在復雜的宏觀環境和資本環境下,擬上市企業正在采取更加靈活和務實的策略。宗申動力在公告中強調,綜合考慮宗申航發公司戰略發展需要及資本市場環境變化,因而宗申航發終止上述上市輔導事項。
從當前資本市場環境來看,2025年A股市場對高端制造企業的估值分化明顯,尤其是航空發動機這類研發周期長、前期投入大、盈利回報慢的細分領域,IPO審核節奏與估值預期可能未達預期;同時,宗申航發作為國內稀缺的民營航空發動機企業,其業務布局與重慶低空經濟發展戰略高度契合,此時終止獨立IPO,或為后續更深度的資源整合與戰略協同鋪路。
值得關注的是,在宗申航發終止上市輔導前夕,宗申動力已提前布局新的業務載體。
據公開信息顯示,2025年9月11日,宗申動力成立全資子公司重慶辰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辰宇科技”)。需要指出的是,辰宇科技法定代表人、董事蒲劍同時擔任宗申航發法定代表人、董事長,辰宇科技經理周丹亦與宗申航發經理為同一人,核心管理團隊高度重疊。
顯然,這一安排引發市場廣泛推測,辰宇科技并非簡單的新公司,而是宗申動力為航空動力板塊量身打造的“新平臺”,可能承擔起資源整合、業務分拆、技術研發等功能,甚至可能成為未來航空動力業務資本化的“新主體”。
重慶低空經濟提速 產業迎發展機遇
進一步來看,宗申動力對航空動力板塊的戰略調整,并非孤立決策,而是深度貼合重慶低空經濟加速發展的區域政策環境。
近年來,重慶市將低空經濟作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方向,密集出臺政策、推進重大項目,試圖構建“研發—制造—服務”全產業鏈生態。
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重慶市低空飛行時長達到19萬小時,同比增長109%;飛行架次達116萬次,同比增長67%,低空飛行活動的活躍度大幅提升。
在政策與項目層面,重慶的動作更為密集:6月26日,重慶市人民政府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簽署深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明確在商業航天衛星應用、低空經濟、先進材料等領域深化合作;9月19日,渝中區發布《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提出建設“低空經濟產業高地”,打造“低空經濟創新發展之城”先行區;9月29日,總投資50億元的重慶梁平特種飛行器智慧工廠項目開工,該項目集研發、制造、試飛于一體,全面達產后年產值預計突破200億元,將為重慶低空經濟產業鏈補上關鍵一環。
在這一背景下,宗申航發作為重慶本土航空動力龍頭企業,具備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
資料顯示,宗申航發是國內首批以民營為主體成功自主研發航空發動機的創新型企業,已獲得重慶新型高端研發機構、航空活塞發動機制造智慧工廠、重慶市航空活塞發動機重點實驗室、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多項資質榮譽,其技術實力與產業地位得到官方認可。
此前,重慶市相關政府部門領導曾多次前往宗申航發調研,強調有關部門要用好“兩重”“兩新”等重大政策機遇,加大支持力度,助力企業做大做強。可以預見,隨著重慶低空經濟產業鏈不斷完善,宗申航發在技術研發、訂單獲取、產業鏈協同等方面將獲得更多政策傾斜,而辰宇科技的成立,或正是為了更好地承接這些政策紅利,推動航空動力業務規模化發展。
核心業務與投資收益雙輪驅動
近日,宗申動力披露2025年三季報業績預告,今年前三季度,該上市公司實現凈利潤預計為6.65億元至7.82億元,較上年同期的3.91億元增長70%至100%;扣非后凈利潤為6.27億元至7.37億元,較上年同期的3.69億元同樣增長70%至100%;基本每股收益預計為0.5807元/股至0.6832元/股,較上年同期的0.3416元/股實現顯著提升。
對于業績增長的原因,宗申動力明確指出兩大核心驅動力:通用機械業務和摩托車發動機業務規模增長,以及公司投資聯營企業收益提升,上市公司整體業績實現同比增長。
作為宗申動力的傳統支柱業務,通用機械涵蓋農業機械、發電機組、園林機械等領域,近年來受益于鄉村振興政策推進與海外市場需求回暖,訂單規模持續擴大;摩托車發動機業務則憑借技術迭代與渠道拓展,在國內休閑娛樂騎行市場及東南亞、南美等海外新興市場的份額穩步提升,兩大業務共同構筑了公司業績增長的“基本盤”。
從當前布局來看,宗申動力正形成“傳統業務穩健增長+航空動力戰略突破”的雙輪驅動格局。傳統的通用機械與摩托車發動機業務為公司提供了穩定的現金流與業績支撐,為航空動力這類長期戰略業務的研發與布局“保駕護航”;而航空動力板塊盡管暫時終止IPO,但在辰宇科技的新平臺與重慶低空經濟政策的雙重加持下,長期增長潛力仍被市場看好。
總體來看,宗申動力此次三季報業績報喜與航空動力板塊戰略調整的“組合拳”,既展現了傳統業務的韌性,也體現了公司在新興領域主動求變的決心。在低空經濟成為區域經濟發展新風口的背景下,這家重慶本土動力機械龍頭企業的后續布局,將持續受到資本市場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