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度融入資本市場價值評判,ESG評級已成為衡量企業長期競爭力的關鍵標尺之一。華廈眼科(301267)堅定ESG理念,通過在內部機制構建、能力建設、風險管理和信息披露等方面的持續系統性投入與扎實積累,近年來ESG建設成果逐步顯現。據了解,公司今年首度參與標普全球企業可持續發展評估(S&P CSA),便在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三大維度全面超越行業平均水準,躋身全球同業前24%。
除了在國際評級中的亮眼表現,華廈眼科在國內權威評級體系中也展現加速提升態勢:Wind ESG評級由BBB躍至A級;商道融綠評級三年內實現從B到A-的跨越;中誠信ESG評級由BBB+升至AA-;秩鼎評級則從BBB一路升至AA,清晰勾勒出可持續發展治理的進階軌跡。
這一系列突破與宏觀政策導向及企業內部機制建設密不可分。值得一提的是,在ESG“社會”維度方面,黨建領航正成為其鮮明特色。據了解,公司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同步加強黨組織建設和黨建宣傳教育,在近三年的ESG報告中均專門列報黨建發展內容。
具體而言,2024年公司黨委聚焦人才培養戰略,當年度辦理6次黨組織關系轉接,涉及黨員119名,其中包括47名骨干、學科帶頭人及中層管理人員,占比達到39.5%;公司黨委組織開展“第一議題”學習25次、黨課學習70次,依托廈門黨建e家平臺組織黨員大會學習85次。
黨建引領之下,2024年華廈眼科人才發展生態構建成績斐然,依托“兩院兩所三基地三站”的培育平臺,累計開展超7000場培訓,覆蓋29萬人次。同時建立了儲備干部培養制度、內部競聘管理制度等體系,并配套創新獎勵機制,鼓勵員工與企業發展同頻共振。
依托國內頂尖的眼科治療技術及治療資源,華廈眼科同時以專業踐行社會責任。在國內,2024年“僑愛心?光明行”活動聯合十余家下屬醫院篩查超10萬人,為5000余名貧困眼病患者實施免費手術;持續18年的閩寧協作為寧夏隆德縣培訓了本土眼科團隊;十余次進藏醫療隊以手術帶教推動診療技術本地化。在國際舞臺,公司響應“一帶一路”倡議,2014年起多次赴緬甸、尼泊爾、斯里蘭卡、柬埔寨等地開展援助,2024年單次柬埔寨光明行即完成760例問診篩查及135例手術。
隨著國內ESG信披要求趨嚴、投資導向持續深化,華廈眼科在ESG領域的體系化布局與務實行動,不僅為其贏得了資本市場的“綠色通行證”,更有望在醫療健康這條民生賽道構筑起兼具社會價值與商業韌性的發展護城河。(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