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晚間,海康威視(002415)發布2025年第三季度報告,今年前三季度,海康威視累計實現營業收入657.58億元,同比增長1.18%,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3.19億元,同比增長14.94%。其中,海康威視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90.40億元,同比增長0.66%;毛利率達到45.67%,同比提升1.65個百分點;歸母凈利潤36.62億元,同比增長20.31%。
在三季報業績說明會上,海康威視表示:“公司將繼續堅定推進‘以利潤為中心’的經營策略,堅定持續投入AI大模型與場景數字化,堅持長期主義,以更好的業績回報員工和股東。”
經營現金流凈額增長426%
從2024年下半年開始,海康威視進行了產品線分類管理、區域銷售考核利潤、中小企業事業群SMBG垂直管理等方面的全面調整,工作成效已逐步顯現。
三季度報告顯示,截至三季度末,海康威視的應收賬款與應收票據總額降至359.69億元,較6月末下降12.88億元,較年初大幅下降46.64億元;前三季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36.97億元,同比增長426%,是歸母凈利潤的1.47倍,創公司同期歷史新高,這也顯示了海康威視良好的財務狀況。
在穩健的經營和較強盈利能力的背景下,海康威視給股東的回報也頗為慷慨。一周前,海康威視中期現金分紅36.66億元實施完畢。在過去12個月,海康威視已現金分紅100.96億元,注銷式回購20.28億元,合計121.24億元。
數據顯示,2010年上市以來,海康威視實現的凈利潤累積約為1380億元,派發的現金紅利累積約685億元,分紅率達50%左右,實現“業績增長+高額分紅+回購”的良性循環。
對此,海康威視表示,在經營方向上,未來幾年,公司繼續全面擁抱AI大模型,專注現有的產品線,做深做精;在運營管理上,持續推進組織變革和精細化管理,提升運營質量。
AI大模型持續迭代升級
前不久,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意見提到,推動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各行業各領域廣泛深度融合,重塑人類生產生活范式,促進生產力革命性躍遷和生產關系深層次變革,加快形成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新形態。
海康威視正是沿著該路徑,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走進千行百業的具體場景中。在國內主業方面,在營銷端,公司積極根據宏觀經濟形勢調整組織架構和資源配置,圍繞經濟中的亮點尋找業務機會,如政府端的交通行業,企業端的電子電器、石化煤炭、智慧商貿、電力央企等行業;在產品側,公司在AI大模型相關的技術方向上加大投入,推動AI大模型產品落地。各項大模型應用成果不斷涌現,AI大模型既成為海康威視自身能力不斷進化的“新引擎”,也成為其走進千行百業的一把“新鑰匙”。
一方面,AI大模型在海康自身工廠規模化落地,在內部生產質檢、運營智能客服、智能配單等場景中得到大規模推廣,實現質量與效率雙升。比如在工廠生產的防配件錯漏場景中,過去得靠人工清點,現在大模型可以實時識別人員拿取動作和配件位置,少拿、放錯都能立刻提醒。除此之外,大模型還能檢測螺釘漏打、導熱墊漏放、風扇裝反、絲印LOGO缺失,準確率穩定在99%以上。2025年,海康威視獲得中國質量領域最高獎項中國質量獎,也是對其利用自研物聯感知、AI、大數據等技術開展高質量生產運營的認可。
另一方面,海康觀瀾大模型在工業、交通、電力、石油、化工等諸多行業落地開花,走進各行業生產、運營、管理的核心環節,帶來切實可見的效果提升。比如在工業質檢領域,搭載海康觀瀾大模型的智能離線AXI設備用X光檢測電路板焊接缺陷,檢測效率可提升80%;在交通信號的自適應控制上,海康威視交通預測大模型的加入可使車道流量預測準確率提升16%—25%,路口通行速度提升12%—15%,路口車輛延誤降低10%—20%(數據來源于真實路口測試比對);電力領域,搭載氣象大模型和時序大模型的風功率預測一體機可通過更精準的預測,助力風電場合理排產、高效發電,幫助華東區域某300MW海上風電場功率預測偏差總考核費用年均降低超120萬元,降幅超15%。今年9月,海康威視上百款“AI+物聯感知”產品亮相中國工博會,獲得廣泛關注。
在商業化方面,海康威視一方面以AI開放平臺支撐豐富的AI產品,輔以培訓賦能和AI工具,讓海康的AI產品落地更快一步;另一方面依托海康的銷售網絡,讓即使身處邊遠區縣的用戶也能迅速上手海康的AI大模型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