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電池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產業化落地。
聞泰科技回應:目前有部分恢復
據人民財訊,就聞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導體(中國)的員工公司系統權限被全面中斷一事,聞泰科技(600745)方面負責人10月18日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10月17日早上安世中國團隊的賬號被封,具體原因不明,目前有部分恢復。考慮到緊急狀態下歐洲可能會切斷系統切斷資金,中國區不得不采取獨立的自救行為,加緊拉通國內供應鏈,確保國內客戶的供應。
據悉,聞泰科技是集研發設計和生產制造于一體的半導體與產品集成企業。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253億元,同比下滑24.56%;實現凈利潤4.74億元,同比增長237.36%。旗下安世半導體是聞泰科技半導體業務承載平臺,是全球領先的分立與功率芯片IDM龍頭廠商,是全球龍頭的汽車半導體龍頭公司之一,擁有近1.6萬種產品料號。
近期,公司股價波動加大,近3個交易日成交額均超60億元。截至10月17日收盤,聞泰科技A股市值為479.18億元。
奇瑞展出全固態電池模組
10月18日,奇瑞汽車在2025奇瑞全球創新大會上展出全固態電池模組,該電池采用原位聚合體系固態電解質、富鋰錳正極材料等技術,電芯能量密度高達600Wh/kg,續航里程將提升到1200公里—1300公里。
早在2024奇瑞全新創新大會上,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高新華透露,奇瑞正在研發固態電池,2026年將投入定向運營,2027年將批量上市,屆時純電動汽車續航將突破1500公里。
在此之前,另一家車企巨頭也宣布了固態電池領域的大動作。10月8日,豐田汽車全球官網發布消息稱,住友金屬礦山株式會社與豐田汽車就量產用于純電動汽車(BEV)的全固態電池正極材料達成合作協議,雙方將通過此次合作推進研發進程。
據專注于鋰電池等新興產業研究的第三方機構EVTank預測,2030年,全球固態電池出貨量將達614.1吉瓦時,滲透率突破10%,市場規模超過2500億元。全球頭部企業普遍規劃于2027年實現全固態電池小規模量產,2030年進入規模化應用階段。
固態電池技術持續突破
固態電池作為下一代鋰電池的核心技術方向,在新能源汽車、低空經濟等領域具備廣闊的應用前景。針對這一前沿技術,中國科學家和企業今年以來捷報頻傳。
近期,我國科學家成功攻克全固態金屬鋰電池的“卡脖子”難關,讓固態電池性能實現跨越式升級,以前100公斤電池最多支持500公里續航,如今有望突破1000公里天花板。
A股不少上市公司在固態電池領域也有積極進展。9月2日,億緯鋰能“龍泉二號”10Ah全固態電池下線,能量密度達到300Wh/kg。
孚能科技的全固態電池能量密度可達400Wh/kg—500Wh/kg,均遠超當前在售鋰電池的水平。
當升科技專注于固態電池關鍵材料的研發與生產,并已取得顯著進展。全固態正極材料匹配電池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遠超當前液態電池水平,已經實現10噸級以上批量供貨。
國軒高科首條全固態中試線已正式貫通,金石全固態電池目前處于中試量產階段。
星源材質參股的新源邦已經擁有氧化物電解質千噸級產能和百噸級出貨,硫化物電解質預計2025年有噸級出貨。
盟固利研發的固態電解質產品已完成技術定型工作,并在固態電池行業頭部企業完成材料認證流程。
多只翻倍牛股年內已大回撤
二級市場上,多只固態電池概念股走勢強勁。據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截至10月17日收盤,今年以來共20只概念股累計漲幅超50%,其中4股累計漲幅翻倍,分別是上海洗霸、先導智能、德福科技、中一科技。
上海洗霸累計上漲239.24%,排在第一。該公司今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07億元,同比增長156.56%。公司針對固態電解質(氧化物、鹵化物、硫化物)、新型硅碳負極材料市場情況進行了深入廣泛調研,研發、制備出先進的固態電解質、新型硅碳負極等電池材料。
不過近期隨著A股市場熱度下降,不少固態電池牛股也出現明顯回落。
據數據寶統計,10月17日收盤價與年內高點相比,24只固態電池概念股回撤幅度超20%,德福科技、中一科技、上海洗霸、先導智能等年內翻倍牛股名列其中。
回撤較大的還有科恒股份、曼恩斯特、信宇人、金龍羽、東方鋯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