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在全球財富管理論壇·2025上海蘇河灣大會上,上交所副理事長霍瑞戎表示,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加速演進,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技術快速發展,不僅會深度影響社會經濟活動,也將深刻改變“科技—產業—金融”的融合發展態勢。霍瑞戎透露,為順應這一趨勢,上交所將始終錨定服務國家戰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目標,持續提升上市公司質量,營造長期資金入市的良好生態,不斷增強市場的包容性、適應性和吸引力。
霍瑞戎介紹了上交所促進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相關情況,主要為“穩、進、投融資端協調發展”三方面。其中,“穩”方面,一是夯實基礎鞏固上市公司長期向好的態勢。主要以《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三年行動計劃》為抓手,積極夯實上市公司長期向好的發展基礎。具體來看,助力上市公司改善經營條件。強化與各部門各地方的協同,最大限度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和穩健經營的資源。今年上半年,滬市公司歸母凈利潤2.39萬億元,實現正增長,其中,電子、通信、醫藥生物、軌交設備等新興產業營收增速達到7.5%,食品飲料、家用電器等消費行業營收增速達到12%,成為穩增長的重要支撐。
二是促進上市公司提升規范化運作和治理水平。一方面修訂《股票上市規則》和《規范運作指引》等規則,規范獨立董事、審計委員會履職,加強中小股東權利保護;另一方面也發布了《可持續發展報告編制指南》并配套了專項培訓,不斷提升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建設。
三是推動上市公司提升價值。上交所組織超過60%的滬市上市公司開展“提質增效重回報”專項行動,引導上市公司加大現金分紅的力度,增強投資者回報。今年上半年,400多家滬市公司宣告了中期分紅,中期分紅金額總額是5552億元,再創歷史新高。今年以來,滬市公司披露回購、增持計劃金額已超千億元,目前實施500億元。
“進”方面,上交所推動變革支持上市公司創新驅動發展。主要以設立科創板等重大改革為契機,系統提升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的質量和效益。一是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加快培育新動能。已經培育了一批硬科技底色的產業體系,六大戰略性新興板塊初具規模,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未來行業也在加速布局,根據統計,今年上半年科創板公司研發投入841億元,已超過這些公司凈利潤的2.8倍,研發投入持續領跑A股各個板塊。
二是以轉型升級為驅動,積極更新舊功能。鼓勵傳統行業運用新技術加快實現轉型升級,上半年滬市傳統產業鋼鐵、機械以技術創新為驅動,持續向高端智能躍升,鋼鐵和機械等傳統行業凈利潤分別提升235%和21%。
三是多措并舉活躍并購重組,支持新舊動能轉換。積極落實“并購六條”,支持上市公司用好用足并購重組工具,加快實現產業整合和轉型升級。今年以來,滬市上市公司披露資產重組是602單,其中重大資產重組76單,較上年分別增長19%和117%。
“投融資協調發展”方面,上交所主要是圍繞產品多樣化、市場生態和服務精準,支持中長期資金入市,健全投融資協調發展的市場格局。
一是持續完善ETF產品譜系,加大中低波動產品創新力度,推動投資工具多元化。隨著寬基、紅利、自由現金流、債券等契合中長期資金配置的ETF產品日益豐富,機構投資者占比逐漸提升。截至9月底,滬市ETF規模已從2020年的不足萬億元增長到目前的超過4萬億元。
二是著力完善適配中長期資金投資的制度環境,研究優化做市機制,提升市場活躍度同時,積極構建從指數到指數化產品,到ETF期權等指數化投資的生態鏈條。今年以來已累計發布指數272條,為中長期資金入市提供豐富的產品支撐。
三是持續對機構投資者的服務。今年以來,交易所走訪機構投資者百余次,并組織系列長錢長投的品牌活動,通過對機構需求的深入了解,既可以使交易所有針對性地解決中長期資金入市的痛點和堵點,又大大有利于提升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意愿和可持續性。
責編:萬健祎
校對:呂久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