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為推動“票根經濟”再出新招。
10月15日起,在上海市商務委指導下,上海市服務消費促進會啟動“票根”聯動消費試點,消費者可憑觀演觀賽觀展票領取“上海票根碼”,在餐飲、娛樂、零售等業態商戶享受消費折扣。
上海市服務消費促進會成立于2024年7月,以促進上海服務消費提質擴容,構建高品質服務消費體系,助力上海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為宗旨。上海市服務消費促進會常務副會長范林根在界面新聞獨家采訪時介紹說,作為上海系統化推進“票根經濟”的首次嘗試,此次試點以“一碼兩清單+平臺制”為核心,首場試點演出定于10月18日,活動將一直持續到11月15日。
第一批“票根”清單包括5場熱門演唱會、頂級文化演出和重大體育賽事,10月18日舉行的威神V演唱會、白舉綱演唱會,11月8日的蕭敬騰演唱會,11月14日—15日的黑眼豆豆演唱會,10月16日—19日FISE的極限運動世界巡回賽均包含其中。
與此同時,聯動消費試點活動商戶清單則包括97家商戶,分布在正大廣場、世博源購物中心、前灘太古里、前灘公園巷、飛洲國際廣場等商業綜合體和商業街區,優惠幅度為6折到9.5折不等。“商戶選址貼合觀眾消費場景,都是演出場地附近的商圈,方便大家觀演前后吃飯、逛街、休閑。”范林根稱。
界面新聞記者梳理發現,首批合作商戶以餐飲類為主,同時涵蓋部分零售與休閑服務類商戶,匹配本地觀眾“觀演+短途消費”的需求。
“折扣力度由商戶自愿設定,完全市場化推動。”范林根表示,商戶優惠幅度可實時調整,商戶在平臺上就能自主操作,系統會及時更新。
“票根碼”試點初期有明確的參與條件與操作流程:消費者購票后,支付寶會自動推送“票根碼”,也可通過購票時的二維碼掃碼領取。消費時只需出示“票根碼”,通過支付寶結算即可自動享受折扣。優惠有效期為演出日的前3天至后3天,總共7天,既覆蓋了外地游客來滬觀演的停留時間,也避免商戶負擔過重。
上海票根碼。圖片來源:上海市商務委
此次“票根碼”試點并非憑空推出,而是源于上海對“票根經濟”的長期探索。今年2月,上海發布擴消費六大專項行動,其中就提及打造商旅文體展聯動場景,支持市場開發“門票+”主題產品。今年5月印發的上海市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也明確,放大“票根經濟”效應,支持購物中心、景點為持有節展賽會票(證)的消費者提供優惠。
上海市服務消費促進會曾為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搭建過票根聯動模式。“當時沒有‘票根碼’系統,全靠手動對接,參會者憑入場吊牌,可在周邊多家商戶享受8-9折優惠,商戶門口掛對接標識,場館內做提示,最終效果很好。既解決了大會場內餐飲壓力,也為商戶帶來了流量。”范林根稱。
相較于此前的“點對點零散對接”,此次“票根碼”實現了三大升級:一是規模更大,從單次活動近百家商戶升級為常態化近百家商戶,且后續或將擴容至數千家;二是機制更系統,首次建立“演出清單+商戶清單”雙清單模式;三是操作更便捷,依托票務和支付平臺,從“手動驗牌”升級為“一碼通享”,消費者和商戶均零成本參與。
“以前一場活動結束,聯動就終止了。現在有了‘票根碼’平臺,演出活動可以隨時加進來,商戶也可以隨時調整優惠,能常年運行。比如首批5場演唱會名單公布后,近期還將再新增1場。”范林根強調,“靈活+長期”成為“票根碼”的核心優勢。
“票根碼”試行首月的核心是“跑通邏輯、理順機制”。“我們特意選了一些中大規模的演出試點,目的是先把技術、操作、商戶和消費者的聯動關系理順,這比短期拉動多少消費更重要。”范林根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在啟動“票根碼”試點的同時,上海市服務消費促進會已規劃在多個維度推動“票根碼”擴大輻射面。
票務方面,下一步將接入大麥、貓眼兩大主流平臺,同時還將納入包括久事體育在內的賽事票務渠道,上述票務平臺能覆蓋上海80%-90%的演出、體育賽事和展覽,基本實現主流活動全覆蓋。
支付端層面,“票根碼”將在支付寶基礎上,逐步接入微信支付和銀聯云閃付。這三大支付渠道占全市數字支付的90%以上,能覆蓋絕大多數消費者的支付習慣。
長遠而言,“票根碼”吸引的將不僅是本地消費者,外省市乃至國外游客也將成為使用者。在范林根看來,本地觀眾主要是餐飲消費,但外地游客會住酒店、逛景點,帶動的是旅游、住宿、零售等綜合消費,消費拉動效應會更明顯。
“未來希望能夠實現一碼在手,聯動全市消費,打破過去一個活動一個碼的各自為戰,讓‘票根經濟’成為上海消費升級的新引擎。”范林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