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產業鏈合力推動下,國產算力基礎設施正在加速躍進,并推動AI應用快速演進。
2025中國移動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在演講中提到,將全面推動數智設施、技術、應用、安全與合作升級。其中數智設施涵蓋網絡演進、智算設施、數據供給、模型基礎能力等多方面。可以預見,AI將加快對生產要素的重新配置和價值創造范式的系統變革,推動數字經濟向更高階的智能經濟躍遷,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持久動能。
在現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觀察發現,具身智能是本次展會的亮點之一,多家廠商都在現場展示了重點產品,這也印證了具身智能在今年正加速量產落地的趨勢。與此同時,在解決算力基礎設施的計算效率方面,國產廠商也已取得較多進展。
AI大模型浪潮中,算力基礎設施正成為重要的競爭力。
楊杰在演講中提到,在打造高效智算設施方面,中國移動將推進完善云智一體、訓推一體算力資源體系,推動云計算向“云智算”升級,加快算網大腦向“算網智腦”升級,強化智算互聯互通和供需對接。探索十萬卡級智算中心、量子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算電協同,持續做優“通智超量”算力一體化供給。
而從產業鏈角度看,要實現高效的計算能力,高速互聯正成為其中關鍵之一。
大模型持續發展過程中,Scaling Law雖然在預訓練階段走向放緩但仍未失效,這意味著運行模型對底層AI算力集群在提出更高要求。如何把“單點能效”持續放大到“集群能效”,是國產算力底座當前共同面臨的挑戰。
有芯片公司高管就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未來數據傳輸會是AI基礎設施面臨的瓶頸之一。這也是當前產業鏈積極推進超級點相關能力的重要背景。
曦智科技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沈亦晨在算力網絡聯合創新分論壇發言時提到,隨著萬億級大模型發展,算力需求爆發,而電芯片性能逼近物理極限,算力缺口持續擴大。破解算力瓶頸有兩大路徑:提升多卡協同效率或增強單卡算力。
對此,曦智科技有支持OISA(中國移動牽頭的智感互聯架構)協議的超節點方案,其中涵蓋光互連電交換超節點和光躍1024光互連光交換超節點兩種。據介紹,前者方案采用線性直驅光互連技術,支持8臺標準服務器共64張xPU卡的高速互連;后者是國內首個光互連光交換GPU超節點解決方案,將于上海儀電國產超節點算力集群落地。
其核心技術在于,全球首創的基于硅光子技術的分布式光交換dOCS(distributed Optical Circuit Switch)芯片,就類似于取消了工廠中的中央物流中心,而是在每個車間或工作站附近設置小型的物料中轉站,使物料傳輸路徑更短、更直接。
有芯片行業高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其核心要點在于,考慮到物理空間中進行數據搬運需要時間,因此能在芯片間解決的問題就不要放到機內、卡間去解決。目前看,超節點是必然發展方向。
據悉,光躍1024光互連光交換超節點方案無需專用交換機即可實現國內外多廠商GPU間的Scale-up網絡連接;此外由于光交換本身不依賴于特定的數據傳輸協議,這意味著其能無縫兼容不同廠商使用的互連協議。
本地大會強調了未來碳硅生命將共生的趨勢,現場具身智能從業者們也展示出,機器人們的“打工”進度表。
從趨勢上看,楊杰在發言中提到,AI持續釋放在技術能力、經濟效益上的“兩個規模效應”,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度融入經濟社會各領域,推動碳硅融合共生成為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
其中硅基生命方面,未來以傳感器、處理器、存儲器、控制器等物理硬件為“軀體”,以計算智能、感知智能、認知智能、運動智能為“神經中樞”的硅基生命將迎來群體性涌現,AI智能終端、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機器人等廣泛普及,硅基個體規模將遠超人類,形成新的“人才紅利”、出現新的“360行”。
碳基生命方面,腦機接口、生物智能等技術不斷突破,將推動碳基生命與硅基生命在生理、認知層面逐步融合、共同進化,催生外骨骼、賽博格(即半機械化人)、數字生命等碳硅融合的生命新形態,幫助人類提升身體機能、突破認知瓶頸,實現體力與腦力的雙重躍升。楊杰指出,未來,將誕生越來越多以AI深度賦能的“增強人類”,重新定義生命的邊界。
從碳硅生命共創方面,硅基個體將從設備工具升級為協作伙伴,組織形態加速向“人機協同”演進,“超級平臺”“一人公司”加快崛起,“碳硅共生”文化加速形成,引發組織體系、倫理規范、法律制度等系統性變革。
在大會期間的智元機器人展臺,就展示了多款不同尺寸的人形機器人和機器狗產品。據介紹,基于不同形態的具身智能產品,公司目前構建了覆蓋安防巡檢、工業智造、物流分揀、講解接待、文娛商演、教育科研、數采訓練、商用清潔八大領域的解決方案。
(智元機器人展臺,圖源:公司提供)
其中,智元精靈G1機器人在現場展示了分揀能力,該品類可以在工業制造和物流分揀場景作業,同時能夠作為數據采集和訓練的抓手,為具身智能進化過程中提供數據“燃料”。四足機器狗D1 Ultra則能應用于安防巡邏、科研教育和互動娛樂等場景。
智元機器人也在積極落地工業場景。近日,智元機器人就與ODM頭部企業龍旗科技官宣,雙方就工業場景的具身智能機器人應用開展深度戰略合作,龍旗科技下達了數億元金額的智元精靈G2機器人框架訂單。據悉,智元精靈G2前期重點應用于平板產線,將在柔性抓取、多工位協同、產線數據聯動等環節發揮作用。
8月,智元機器人還與富臨精工達成數千萬元標的的項目合作,近百臺遠征A2-W將落地富臨精工工廠,這是國內首個工業領域具身機器人規模化商業簽單案例。
從應用趨勢看,宇樹科技創始人、CEO兼CTO王興興在論壇期間指出,機器人目前在消費、娛樂方面落地更快,但在家庭和工業場景會面臨相對大的挑戰。在他的規劃中,未來希望機器人在家庭場景可以端茶倒水、做家務、買菜,但這對機器人的綜合要求較高,其中涉及技術和倫理道德兩方面,因此影響了落地速度。
相比之下,僅需要單一功能的機器人類目會落地更快,典型如掃地機器人。王興興指出,機器人在工業場景中落地還面臨一定挑戰,目前宇樹科技在與蔚來和吉利集團推進機器人進入工廠,其主要面臨效率和成本綜合表現要高于當前的傳統自動化設備和機械臂,待這一臨界點邁過,機器人才能真正在工業場景中鋪量。
“雖然目前面臨挑戰,但總體我很樂觀。”他總結道,今年上半年中國機器人行業正熱火朝天發展,諸多海外大公司也頗受關注,行業整體技術進展超出預期。
當然具身智能還要面對來自外部的挑戰。王興興在不同場合都曾提到,人形機器人體型較大,因此保障安全性尤為重要。但目前機器人作為較為新興的產品類型,正面臨被黑客沖擊的煩惱。
他發現,近期海外有一些黑客、白客都在試圖破解機器人。但他也感謝這些被發現的漏洞,據透露,宇樹科技也在推進歐盟安全認證相關工作。“我們也希望接受全社會的友好幫助,有更多監督幫助我們解決漏洞問題。”
實際上這類似PC行業發展早期容易遭遇電腦病毒攻擊,其軟件發展需要全社會共同驅動。王興興指出,機器人產品的發展,也要關注從底層軟件到AI應用、安全甚至法律法規等層面的能力完善,這是建設一個健全具身智能體系的重要方向。
他還解釋了為什么會出現一些機器人在工作中突然跌倒的情況:在為具身智能設計安全保護機制過程中,通常會加入較為明顯的急停安全按鈕或者特定的語音指令。機器人的突然跌倒,其中可能的原因就包含機器人急停按鈕被誤觸。
作為“智能體元年”,產業鏈廠商也在積極推進產業生態構建相關工作。
據中國移動副總經理張冬介紹,中國移動已實現 Al+產品族全領域煥新,當前AI+產品用戶數累計超2.1億,“靈犀”智能體月活用戶超7000萬。下一階段,將全力推進“2026行動計劃”:一是構建一個“1+1+N2”智能體產品體系,涵蓋1組智能體工具、1套智能體協議、N2智能體矩陣,構建Agent+機器人產品矩陣及服務生態,推動“靈犀”智能體深度賦能;二是構建一個數智生活商城,以通信服務為基座,打造“一基+雙核+兩翼”體系,用智能體定義全新商業形態;三是建立一個智能體生態聯盟,在商業價值、優質資源、發展政策方面深度協同。
智能體應用落地過程中,互聯協議也是建設重點。中國移動在業界首發A2A-T智能體交互協議棧。中國移動聯合合作伙伴,將多智能體交互整體效率提升20%。同時推出一批網絡運營靈犀智能體,提升網絡彈性與業務質量。
算力基礎設施的持續升級與產業協同的深度融合,正共同推動AI從技術概念走向商業現實。在“碳硅共生”愿景下,算力與應用的良性循環正加速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