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吳琦
進入四季度,A股市場即將迎來收官戰,而季初市場卻迎來顯著的風格切換。黃金、有色、稀土、煤炭、電力、鋼鐵、銀行等板塊市場表現位居10月以來漲幅前列,而前期漲幅較高的人工智能、創新藥、電池等板塊市場表現墊底。
市場陷入高位震蕩,科技板塊投資情緒一度有所降溫。但10月15日A股市場再度反彈,滬指重返3900點,科技及新能源等成長板塊仍然表現強勢。那么該如何看待A股大盤以及科技板后市的表現?
一些基金公司及相關人士普遍認為,A股將繼續延續結構性行情,接下來將淡化對市場的判斷,從中長期角度布局,看重公司估值和基本面,通過自下而上精選個股,持續聚焦于尋找低預期、低估值的高質量企業。
近幾個交易日市場風格出現切換,長城基金分析,主要由兩方面短期因素推動:第一,外部環境變化引發資金避險需求;第二,科技板塊前期漲幅較快,催化劑效應邊際減弱。當前切換更多體現為防御性資金的選擇。
不過,10月15日,科技權重及新能源等成長板塊表現強勢,迎來大幅反彈。博時基金指出,9月進出口數據超預期增長,凸顯我國外貿韌性,近期外部環境波動并未削弱出口競爭力,反而推動了產業升級,新能源、智能裝備等領域的長期成長邏輯進一步鞏固,為A股中的科技龍頭及高端制造相關板塊提供了基本面支撐。另外,國際方面,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近期講話暗示勞動力市場走弱并保留降息可能性,推升全球流動性寬松預期,對A股風險偏好形成支撐。
整體來看,華安基金分析,近期市場調整主要受到資金短期博弈、板塊基本面分化、市場情緒與技術面共同影響,疊加外部環境擾動,屬于市場在累積較多漲幅后的正常回調。
展望后市,博時基金指出,A股有望在基本面修復與政策寬松預期下延續結構性行情。國內物價溫和為宏觀政策留有空間,出口韌性及科技突破強化長期信心;美聯儲延續降息周期,有望緩解外部流動性壓力。
具體配置方向上,高景氣的成長賽道以及受益經濟回暖和“反內卷”的周期板塊依然是基金經理聚焦的兩大方向。
資產配置上,博時基金建議關注科技、新能源、高端制造等具有核心成長邏輯的板塊,這些領域或受益于內需改善、產業升級及全球化布局。
景順長城股票投資部執行總監、基金經理楊銳文對半導體、創新科技產品及創新藥等科技成長方向的長期看好立場不變,并將持續布局新消費賽道。但區別于過往的泛化論述,他認為當前研究重點聚焦于新能源“反內卷”中的結構性機遇,這既是在行業拐點前夜的前瞻布局,更是對“劣質產能出清+優質技術溢價”產業邏輯的深度踐行。
華安基金建議均衡配置,投資者可關注低估值藍籌(如銀行、公用事業)與高景氣成長賽道(如半導體、高端制造),既要避免盲目追高前期漲幅過大的基金,也要避免在恐慌情緒下的盲目賣出。隨著市場情緒逐步平復,市場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改。
中期來看,西部利得基金基金經理葛山認為,科技領域將是大國博弈的核心,受益于技術創新和產業政策雙重驅動,泛TMT和高端制造板塊的結構性機會或將持續顯現。葛山還表示,隨著擴內需和“反內卷”政策持續落地顯現效果,基本面預期修復的內循環消費資產和周期龍頭資產有望受益。
不過,博時基金提醒,需警惕中美摩擦等外部風險擾動,保持行業均衡,或可側重業績確定性較高的龍頭標的。整體而言,A股中長期趨勢仍偏向積極,但短期需注重節奏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