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凱來帶來的“新驚喜”并非光刻機,而是子公司發布的新一代超高速實時示波器和國產EDA軟件等新品。
10月15日,2025灣區半導體產業生態博覽會(以下簡稱“灣芯展”)在深圳開幕。證券時報記者在現場了解到,新凱來在現場一口氣展出了16款設備產品,包括薄膜沉積設備、刻蝕設備等,但本次公司參展并無新品亮相。而新凱來子公司萬里眼發布了新一代超高速實時示波器,子公司啟云方發布了兩家國產EDA設計軟件。
據了解,中國半導體設備目前正以“集團式突圍”的方式打開市場份額,許多公司以多產品線布局形成了“集團軍式作戰體系”,讓設備的國產替代不只是單一發生在某個設備上,用“多點爆破”的方式打破海外設備的“系統性壟斷”,加速半導體設備國產化進程。
并無光刻機展出,新凱來子公司“帶來驚喜”
“為了看光刻機,我一大早就跑了過來,不過這次并沒展示。”一位參展商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剛過開館的時間,新凱來的展位就已經是“人擠人”的狀態,成為了展會上最引人矚目的存在。
在現場,新凱來重點展示了工藝裝備和量檢測裝備兩大系列共16款設備產品,所有產品均用中國的名山大川命名,包括薄膜設備PVD普陀山、ALD阿里山及CVD長白山,刻蝕產品ETCH武夷山,光學檢測設備BFI岳麓山等。不過現場工作人員透露:“我們沒收到發布新產品的消息,這些產品之前在上海也展出過。”
此前在10月10日深圳市召開的“2025灣區半導體產業生態博覽會”新聞發布會上,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曾表示:“新凱來公司下面包含了幾個子公司,每個子公司在這次的展會中都會讓大家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實際上,本次“灣芯展”新凱來最大的“驚喜”就來自于其子公司萬里眼和啟云方。
萬里眼在本次展會上展出了新一代超高速實時示波器,其帶寬突破了90GHz,在半導體、6G通信、光通信、智能駕駛等領域都具備廣闊的應用前景。萬里眼工作人員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90GHz帶寬的實時示波器是一個重大突破,目前是全國第一,全球第二的水平。”這一產品也打破了《瓦森納協議》中超過60GHz帶寬實時示波器對中國禁運的封鎖。
據了解,示波器被稱為電子行業的“顯微鏡”,在電子信息、半導體、集成電路等產業的研發、生產、檢測等環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天風證券研報表示,國內示波器市場被幾家國際品牌主導,領先企業是德科技、泰克及力科均為美國企業。2020年到2024年間進口高端示波器占比均在85%以上,但隨著國產化不斷推進,進口產品占比逐漸降低。2025年,示波器國內市場規模有望提升至6.5億美元。萬里眼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整個電子測量行業是一個百億級美元的行業,它撬動的產業都是千億級賽道。
上述工作人員表示:“在半導體產業中,離不開測量儀器。這也是為什么在3月上海的展會上,新凱來能大放異彩,其實就是推出了很多半導體制造中相關的量測設備。實時示波器在整個半導體產業鏈上屬于更后段的功能測試,就是在芯片完成封裝以后,對芯片它所有上電以后端口的性能進行評估,這是非常關鍵的。”
該工作人員稱,比如當任何一個企業攻克AI技術,或者員工在Excel上解決自己的工作難題,背后都有著數據中心、快速網絡和各種芯片支持。她表示:“這些芯片如何能夠有這么快的傳輸速度,以及我們怎么去評判它是否達到了我們的設計需求,都離不開高速實時示波器。尤其是工藝節點越高、端口速度越快的場景,越需要實時示波器。”
除了硬件的突破,新凱來也在本次灣芯展上展示了軟件的實力,其子公司啟云方首次向業界發布了兩款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電子工程EDA(原理圖和PCB)設計軟件,填補了國產高端電子設計工業軟件技術空白。
據介紹,啟云方電子工程EDA設計軟件在超大規模、超復雜、并行設計、智能輔助等電子電路設計重要指標方面已達業界一流水準,產品性能較行業標桿提升30%,產品硬件開發周期能夠縮短40%。目前,使用啟云方軟件的硬件人員已經突破了2萬人。
EDA被稱為“芯片之母”,是利用計算機軟件完成大規模集成電路的設計、仿真、驗證等流程的設計方式。國元證券研報表示,長期以來,中國EDA市場由Cadence、新思科技和西門子EDA三大海外巨頭壟斷。2023年中國EDA國產化率為17.61%,2024年中國EDA國產化率達18.52%,看好國產EDA產業鏈未來的發展。
啟云方電子工程EDABU總裁袁夷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工業軟件不僅僅是一種軟件,它的本質是承載了各個企業數字化的‘知識’,它上面的規則其實都是各個行業自身積累的行業Know-how(技術訣竅)。軟件承載了這些Know-how,從而在設計活動中,能夠通過我們軟件的運行來確保公司設計出來的產品符合行業規則,保證最終生產出來的產品的質量。”
袁夷舉起一塊手機PCB板稱,過去國內沒有一家企業,能夠在這樣的PCB板上把芯片和周圍的元器件以及小芯片連接起來,實現完整的系統能力。很多軟件企業也只能做一些低端產品,在高端工業軟件上仍存在空白。啟云方的定位是從事高端電子設計軟件,助力國內高端電子產業和半導體行業快速發展。
國產半導體設備“集團作戰”、多點突圍
在這次灣芯展中可以看到,新凱來通過多家子公司構建起了覆蓋軟件和硬件,涵蓋研發、生產、檢測的“半導體生態圈”。目前國內許多半導體設備企業也形成了這樣的“集團軍式作戰”模式,來撬動國產設備的市場份額。
以同樣參加灣芯展的北方華創為例,其產品線覆蓋了半導體裝備、真空及新能源裝備、精密電子元器件三大領域。在半導體裝備方面,北方華創已經形成了刻蝕設備、薄膜沉積設備、清洗設備、熱處理設備等多條產品線。據北方華創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在8英寸集成電路領域,公司已經能夠提供一整套設備及工藝解決方案,涵蓋了8英寸、6英寸刻蝕機,通用型物理氣相沉積系統,立式氧化和退火爐,槽式清洗設備等。
“此前國產半導體設備不夠成熟,所以下游客戶主要用的都是海外設備作為產線的基準機臺。這條半導體生產線要保證最后產出良率、性能都達標的產品,中間涉及的各個環節和設備都要互相協調,設備之間就需要互相匹配。這種匹配性,讓海外設備形成了一種‘系統性壟斷’,國產設備哪怕單個設備性能實現突破,也很難突破這種壟斷。所以在一個局部范圍內,將多個設備都進行國產化,用國產化設備的相互適配,是打破海外設備‘系統性壟斷’的一種方式。”一位半導體設備行業資深從業者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除了企業自身發展多個產品線進行國產替代的“多點爆破”之外,許多城市也出現了相互配合的“集團軍”。如深圳,近年來在集成電路的設計、制造、封測、設備等領域都做到了齊頭并進。
近年來,深圳加速投資落地了多個芯片制造項目,中芯國際、華潤微、鵬芯微、方正微電子等都在深圳拿地建設集成電路相關產線。2024年12月31日,潤鵬半導體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項目正式通線投產,意味著在中芯國際之后,深圳有了第二條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
據了解,潤鵬半導體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項目一期總投資220億元,聚焦40納米以上模擬特色工藝,項目建成后將形成年產48萬片12英寸功率芯片的生產能力,產品主要應用于汽車電子、新能源、工業控制、消費電子等領域。
在本次灣芯展上,潤鵬半導體(深圳)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叔鵬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過去深圳大部分是半導體設計公司,在制造領域相對薄弱。而我們的生產線落地之后,市場會面向深圳地區的設計企業,可能會把它們之前的半導體制造資源從其他區域拉回深圳。”
而沈陽近年來也涌現出“半導體設備六小虎”,即芯源微、拓荊科技、富創精密、中科儀、和研科技和新松機器人。如芯源微是國內唯一可提供量產型中高端涂膠顯影設備的企業,富創精密是國內半導體設備精密零部件的領軍企業,為半導體設備提供機械及機電零組件、氣體傳輸系統等產品,拓荊科技則在薄膜沉積設備領域進行國產替代,這幾家企業均參加了本屆灣芯展,擦亮了半導體設備的“沈陽名片”。
銀河證券研報表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達3432.5億美元,同比增長19.4%。近年來,伴隨著國家對半導體產業不斷的政策扶持、加大投入力度,我國半導體產業迅速發展,國內半導體設備行業也在下游需求不斷增長的拉動下,走上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快速發展之路。在下游需求和自主可控的迫切需求下,半導體設備國產化替代成為大勢所趨,也呈現了巨大的市場空間,國內半導體設備廠商迎來巨大發展機遇。
校對:楊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