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隨著滬深港通信息披露機制調整后的三季度數據公布,北向資金三季度持倉動向正式浮出水面。
Wind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北向資金持有A股數量環比減少超150億股,但由于三季度A股行情向好,個股股價普遍抬升,持倉市值反而增加近3000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北向資金三季度持倉變動反映了兩大趨勢:一是政策驅動下的估值修復;二是產業升級背景下的結構調整。隨著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科技、新能源等成長板塊有望成為外資長期配置的重點。
電子等行業獲環比加倉
從行業來看,以持股數量統計,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北向資金持股數量排名前五的行業分別為銀行、電子、非銀金融、電力設備和有色金屬,持股數分別為174.02億股、95.83億股、74.76億股、72.41億股和63.27億股。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三季度,北向資金持股數量增加的行業有9個,包括農林牧漁、電子、環保、基礎化工、綜合、建筑材料、汽車、傳媒和機械設備。
其中,農林牧漁、電子、環保、基礎化工、綜合、建筑材料行業獲加倉幅度超過10%。數據顯示,北向資金最新持有農林牧漁行業股票合計為11.80億股,環比二季度末增加了2.64億股,增幅達28.87%。具體來看,在農林牧漁行業中,正邦科技、牧原股份、大北農、新希望、溫氏股份等多只豬肉板塊個股獲增持。
行情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和三季度,農牧飼漁板塊接連上漲,二季度的漲幅為13.11%,三季度的漲幅為5.52%。華西證券認為,中國近幾個月一直在推進生豬行業“反內卷”相關舉措,豬養殖龍頭如牧原股份已計劃逐步淘汰低產低效母豬,將年底能繁母豬在今年6月末的基礎上調減3.82%。從中長期來看國內生豬行業低效產能將逐步退出,價格中樞有望抬升,優質產能市占率提升,養殖效率高和成本控制優秀的公司利潤將進一步增厚。
今年三季度,電子等科技板塊持續火熱,吸引了北向資金增持。數據顯示,北向資金最新持有電子行業股票合計為95.83億股,為持股數量第二大行業,環比二季度末增加了18.21億股,增幅達23.45%。具體來看,京東方A、TCL科技、立訊精密、水晶光電、深天馬A、領益制造、北方華創、瀾起科技等多只電子板塊內個股獲增持,其中,京東方A三季度期間獲北向資金增持6.58億股,增持數量排名居首。
此外,環保、基礎化工、建筑材料、汽車等行業也在今年三季度獲北向資金增持。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持續火熱的紅利資產在三季度期間遭北向資金減持。數據顯示,北向資金今年三季度末持有銀行、石油石化、交通運輸、公用事業等多個穩定高股息板塊的股數較今年二季度末明顯減少。其中,銀行板塊三季度期間遭北向資金減持69.75億股,相比二季度末的持股數減持幅度達28.61%。
重倉持有寧德時代等龍頭股
從重倉持有個股來看,北向資金對A股核心資產的布局持續深化,寧德時代、貴州茅臺、美的集團、招商銀行等龍頭股成為其持倉的“壓艙石”。
其中,北向資金截至三季度末持有寧德時代6.61億股,環比二季度末增加了5392.29萬股。在三季度寧德時代股價攀升60.02%的基礎上,北向資金持有寧德時代股票的市值增加了1125.82億元,最新持股市值為2656.59億元。
寧德時代此前發布的半年報顯示,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788.86億元,同比增長7.27%;實現歸母凈利潤304.85億元,同比增長33.33%。東莞證券認為,新能源汽車市場保持快速增長,可再生能源及新型數據中心配儲需求驅動儲能市場快速增長,鋰電池需求增長確定性高。公司是全球鋰電龍頭,憑借技術優勢持續推出創新產品,市占率穩步提升,盈利能力保持穩健。
貴州茅臺為北向資金第二大重倉股票。今年三季度期間,北向資金減持貴州茅臺1182.54萬股,導致持股市值減少了145.64億元,最新持股市值為881.42億元。
北向資金持有美的集團的市值達716.48億元,僅次于寧德時代和貴州茅臺。今年三季度期間,北向資金減持了美的集團4104.36萬股,導致持股市值下降了25.10億元。
此外,北向資金持有招商銀行、北方華創、匯川技術的市值均在400億元以上,持有紫金礦業和恒瑞醫藥的市值均超300億元,持有長江電力、福耀玻璃、比亞迪、邁瑞醫療等多只股票的市值不低于200億元。
外資看多中國資產
在多重因素共振下,全球資本正在對中國資產內在價值進行重新審視和評估。業內人士指出,這種價值重估并非偶然,而是緣于全球流動性格局重塑、中國經濟韌性凸顯、新質生產力崛起釋放產業紅利的三重核心支撐,共同構成了外資堅定看多中國資產的底層邏輯。
今年9月中旬,瑞銀集團首席執行官安思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中國宏觀政策精準發力和高科技領域的快速發展,正為市場持續注入信心。近期國際投資者對中國市場信心增強,對中國資產的配置熱情持續升溫。
他表示,中國經濟體現出強大的韌性和蓬勃的創新活力,催生了眾多新的成功故事,這讓全球資產配置者難以忽視中國市場。
高盛今年9月中旬發布研報稱,維持對A股和H股的超配評級,建議逢低吸納,并看好民企龍頭、人工智能、“反內卷”,以及股東回報等投資主題。高盛分析師Kinger Lau等在報告中指出,盈利對于股市行情的持續是必要的,但流動性也是必要條件,目前A股的“慢牛”格局似乎比以往更為穩固。
摩根士丹利10月初發布的一篇報告稱,9月凈流入中國股市的外資反彈至46億美元,創下自2024年11月以來單月最高,主要得益于被動型基金52億美元的流入,主動型基金則小幅流出6億美元。2025年前9個月,境外被動基金累計凈流入180億美元,已超去年70億美元的水平。
校對:楊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