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9月8日國內首批產品獲批至今,公募FOF已走過8年歷程。
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全市場519只公募FOF管理規模為1650.62億元,與8年前首批6只FOF合計166億元的發行規模相比,增長近9倍。
伴隨今年二季度以來的市場回暖,FOF業績大“回血”,達到近五年最佳狀態。如何篩選出業績穩健、回撤較小的FOF產品?在當前的慢牛行情下,是否還有必要選擇FOF?
從成立日期來看,自2022年以來,FOF產品迎來了大爆發。僅2022年、2023年、2024年,就分別有105只、111只、32只成立。
有公募基金多資產配置部負責人認為,有三方面因素推動了FOF發展初期的快速增長:一是監管部門大力引導;二是頭部機構高度重視和長期投入,全行業對FOF業務紛紛布局;三是借力2019年至2021年的A股牛市和“明星”基金經理的光環效應,發展初期規模快速增長。
界面新聞記者了解到,回顧公募FOF的發展歷程,除了規模有所突破外,FOF產品也不斷創新,投資范圍、投資策略有所豐富。同時,經歷了市場牛熊周期,管理人、銷售機構和投資者對FOF產品的定位和在居民理財中能起到的作用也有了新的理解,當前作為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投資的重要工具,FOF也被越來越多的投資者了解和認可。
華南一家大型公募基金經理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FOF之所以能在八年時間內實現大發展,一是得益于公募基金行業整體的高速發展,FOF享受到行業發展的整體紅利;二是得益于政策的呵護引導,給予了FOF產品創新的機會;三是得益于FOF自身的優勢,FOF產品以大類資產配置理念進行分散投資,比較適配大多數投資者對穩健收益的需求,其優勢也被更多投資者認可。
公募FOF也用亮眼的投資業績證明了資產配置的重要性。今年以來,在整體市場回暖的背景下,主動股基表現亮眼,FOF在個基選擇上具備專業能力,通過優選基金進一步提升業績收益水平。
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519只公募FOF近三年來的平均回報率(2022年9月30日-2025年9月30日)為4.27%,超九成FOF近三年的回報率為正。
時間是檢驗基金投資策略的試金石。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有些FOF近三年來的業績較為亮眼,甚至超過了30%,但從最大回撤的幅度來看,同樣超過了30%。大開大合、暴露較大的風險敞口,這意味著這些FOF基金的資產配置更加激進,也會給投資者帶來“過山車”般的體驗。
界面新聞記者根據Wind數據,對近三年來(2022年9月30日-2025年9年30日)的FOF業績進行了統計。本次統計篩選掉了規模不足2億元、近三年回撤超10%的FOF。
具體來看,FOF規模不足2億元,意味著資金體量太少,基金經理的資產配置策略可能受制于資金的原因難以實施,并且容易受到巨額申購和贖回的沖擊。而回撤率則和投資者的持有體驗息息相關,業績穩健、回撤較小,更符合FOF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和投資預期。
以工銀價值穩健6個月持有為例,該基金成立于2021 年 11 月 9 日,截至今年9月30日,近三年來的回報率為9.3%,最大回撤為-7.62%。該基金合同顯示,作為“固收+”FOF 產品,該基金嚴格控制風險,風險資產的投資比例中樞僅為 20%。
該基金中報分析顯示,在2024 年末,基金相對中證800顯著超配醫藥、計算機行業,一定程度上參與了今年上半年創新藥、AI 等主題機會。
“FOF多市場的分散投資帶來了顯著的協同效應。今年以來,A股和港股市場表現較強。此外,政策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疊加全球股市回暖,FOF產品借助權益市場的基金配置實現了凈值持續回升。在流動性寬松、資金利率維持低位的環境下,風險資產表現得到提振,進一步強化了FOF在風險收益比上的優勢?!比A南某公募FOF基金經理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投資者在投資的過程中,往往面臨兩個問題,第一,買什么,第二,什么時候買。而FOF一方面通過基金的優選實現買什么的問題,另一方面,通過資產配置平滑組合波動,從而降低買入時點的難度,解決什么時候買的問題。
從產品設計的邏輯來看,FOF獲取收益主要依靠兩個策略,第一是挖掘更具超額的優質主動基金,第二則是提供更具宏觀視角的資產配置方案。理論上來說,資產配置可以對沖單一資產風險,爭取投資組合的“性價比最大化”,追求超額則能夠避免組合由中庸陷入平庸。
“具體到操作過程中,我們是在全市場選基,把握主動 Alpha+被動 Beta 機會,力爭增厚 FOF基金收益?!惫ゃy價值穩健6個月持有基金經理趙志源表示。
記者了解到,工銀瑞信FOF團隊根據風險等級、投資市場、投資主題等指標對基金進行分類。基金經理采用“主動+被動”結合的優選方案。一方面,基于在各類型基金下經過歷史回測驗證后的量化指標,包括選股能力、回撤控制能力等,對于全市場主動基金進行多維度優選,力爭獲取Alpha收益,另一方面,積極參與行業主題投資機會,如在2024年底,該基金就已持有了港股通互聯網ETF、機器人ETF等多只科技板塊ETF 產品,把握住了市場上漲機會。
受股票市場整體環境影響,去年四季度至今權益市場明顯回暖。同時,FOF產品也用更加多元的方式分散風險、獲取收益、提升投資者獲得感。還是以工銀價值穩健6個月持有為例,該FOF超配風險資產,并著眼于境外資產配置,增加了股票型與債券型 QDII 產品的配置比例。
最近兩年的經驗告訴我們,單邊押注具有較大風險,但參與產業趨勢不踏空,又是大部分投資者的樸素追求,如何解決這一矛盾?在當前環境下,選擇相信一只優秀的FOF,從而是較為完美的策略。
業內人士認為,公募FOF發展要提升投研、產品服務等能力,長期穩定的業績是核心競爭力。在多資產配置趨勢下,隨著投資者資產配置需求和居民養老投資需求的崛起,我國公募FOF的發展空間更為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