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來,港股市場迅速回暖,港股IPO更是在前三季度重登全球集資額首位。尤其是在8月4日新股定價機制改革新規正式實施后,港股新股上市首日表現越來越好,19家新上市的公司中僅1家破發。
港股的打新熱度也越來越高,在10月10日上市的金葉國際集團甚至創下了港股史上首個新股認購破萬倍的新紀錄。不過,新規下分配機制的變化,也讓散戶的分配比例顯著減少,常常出現“僧多粥少”的尷尬局面,散戶中簽難度陡增。
散戶分配比例顯著減少
根據畢馬威最新發表的《中國內地與香港IPO市場2025年第三季度回顧》,香港憑借前所未有的IPO申請浪潮,有望在2025年年底重新奪回全球IPO市場榜首位置。截至2025年9月30日,香港市場有近300宗上市申請,創下歷史新高。同時,香港IPO市場在第三季度延續強勁勢頭,前9個月共有67宗新股上市,集資額達1829億港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49%和229%。
不過,雖然港股新股上市數量和融資規模均在快速回暖,但新股上市首日的破發概率并不低,以2025年上半年為例,在上市的43只新股中有13只破發,破發率達到30.23%。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港交所在今年8月4日正式實施新股定價機制改革,其主要內容是發行人可自主選擇股份認購分配機制,在以往回撥機制下,公開發售中散戶最高可獲得50%的分配比例,但新規允許發行人直接設定10%—60%的公開認購比例,即可為散戶投資者設定10%的下限,將90%的股份分配給專業投資者,讓機構投資者主導定價,降低新股破發概率。
而在8月4日新規正式實施之后,證券時報記者統計發現,在投資者打新熱情持續高漲等眾多因素影響下,港股新股的破發率顯著降低,8月4日以來上市的19只新股中,僅有奧克斯電氣一家公司在上市首日破發,其余18只新股全線上漲,最高漲幅達到330%。
同時,進一步統計上述19家公司相關數據發現,有14家公司選擇將10%的份額分配給散戶投資者,還有2家分配比例在11%左右。這與此前一些熱門新股由于認購比例超過100倍,不得不將50%股份分配給散戶投資者形成了鮮明對比。
“新規后,散戶拿到的份額顯著減少,機構投資者拿到的份額越多,對后續股價的穩定有一定作用,波動也會更小。但想要后續股價穩定乃至進一步上漲,歸根結底還是公司本身的質量與前景。”一位香港投行人士表示。
散戶中簽難度陡增
在新規后“僧多粥少”的情況下,散戶們的認購熱情也再次提升。10月10日上市的金葉國際集團甚至創下了港股史上首個“超萬倍”的超額認購倍數,達到11465倍,其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事實上,金葉國際集團有如此之高的認購倍數,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新規后分配給散戶的份額僅有10%,僅1000萬股;二是其體量過小,發行價僅0.5港元,募資額也堪稱“袖珍”,僅5000萬港元。
同時,隨著港股打新賺錢效應不斷凸顯,疊加絕大部分新股的散戶投資者分配比例僅有10%,“僧多粥少”的狀況愈發明顯,這也導致不少港股新股的“申購一手的中簽率”降低到1%左右,甚至0.1%以下。以金葉國際集團為例,該公司“申購一手的中簽率”僅為0.5%。
具體來看,Wind數據顯示,在8月4日以后上市的19只港股新股中,有12只新股的“申購一手的中簽率”在1%及以下,其中有4只新股的中簽率在0.1%以下,分別是大行科工的0.02%、摯達科技的0.04%、雙登股份的0.06%以及勁方醫藥-B的0.08%。
“自港股新股定價機制的新規發布后,分配給散戶的份額一般只有10%,港股打新中簽難度越來越高!但也有一個好處是,現在只要中簽,大概率就能賺錢。”一位時常參與港股打新的散戶投資者如是告訴證券時報記者。
新股漲幅頻創新高
在新規后上市的19家港股新股中,共有9家公司的首日漲幅在100%以上,而2025年至今,一共僅有10家的首日漲幅在100%以上,這也意味著今年以來的漲幅榜幾乎全被新規后上市的新股所占據。
而觀察今年以來漲幅前10名的公司不難發現,這些公司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生物醫藥類公司占比最多,達到5家;二是小市值公司漲幅更大,比如今年漲幅最大的金葉國際集團目前總市值僅4.8億港元;三是認購倍數普遍超高,這10家公司中有8家公司的超額認購倍數在2000倍以上。
同時,從今年以來上市新股的整體認購情況來看,散戶投資者更偏愛巨頭公司,雖然漲幅不及中小市值公司,但股價穩定性更強。Wind顯示,在2025年以來上市的71只新股中,新股認購人數超30萬人的公司有5家,分別是海天味業的37.97萬人、紫金黃金國際的35.08萬人、三花智控的33.48萬人、維立志博的32.37萬人以及寧德時代的31.08萬人,其中僅有維立志博是百億級市值,其他公司均是千億級乃至萬億級的公司。
而對于港股打新攻略,中金公司指出,新經濟公司表現更佳,小市值與高熱度公司前期表現好但后續往往轉弱。一是行業上,新經濟表現明顯好于老經濟行業;二是市值上,小市值公司上市首日領先,但隨后大市值公司跑贏;三是熱度上,認購倍數更高的項目前期表現更好,后續轉弱。
校對:王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