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物流科技,你首先會想到什么?無人機?還是機器人?實際上,在這些有形的、呈現在聚光燈下的科技產品之外,還有諸多隱藏在物流供應鏈里面的細節,不斷幫助企業實現降本增效、提高物流的可靠性。比如一個小小的芯片可以讓操作員大幅減少貨物檢查、信息錄入的時間;一套完備的自動存取系統,也可以讓汽車零部件的庫存成本降低50%。
面對當前國內市場新一輪的焦灼競爭,智慧化成為不可忽視的突破點,這不僅帶動國內的物流科技加速發展,也把這股“力量”推向了海外市場。菜鳥方面披露,上一個財年,菜鳥物流科技業務持續保持海外和國內雙增長,其中海外銷售額同比增長超150%。
從國內走向海外
種種物流科技的推出,讓物流和制造行業都增加了降本增效的空間。國慶之后,菜鳥的物流科技成果再次迎來新的消息,由長沙中興智能技術有限公司聯合菜鳥打造的超級智能工廠,已經通過了國家職能制造成熟度評估四級認證,是當前獲認證的最高等級。
據菜鳥方面公布的信息,菜鳥為該基地提供了原材料入庫、存儲按需自動配送上線、生產組裝、成品下線等全鏈路的自動化和智能化解決方案。在這個“解決方案”中,AI技術、機器人等自動化設備、倉儲控制算法系統等諸多物流科技被綜合應用。
自去年主動放棄登陸資本市場之后,菜鳥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到今年,菜鳥明確要持續聚焦國際物流和科技。“在去年菜鳥在不斷做一些調整,主要是圍繞兩大主線方向,一個主線是菜鳥希望更加開放,另一個是更多聚焦到國際物流和科技上。”在菜鳥舉行的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菜鳥集團CEO萬霖如此定調。
萬霖的一番話也讓過去多年并非在物流“聚光燈”核心位置的物流科技有了新的生命力。界面新聞多方調研也了解到,無論是對于菜鳥還是其他快遞物流公司,科技的應用都是應對當下極度內卷必須要用上的“手段”,通過科技實現提質增效,從而增強市場競爭力。
對處在新階段的菜鳥而言,科技更顯得關鍵。菜鳥近期多次對外表明,菜鳥要建立全球物流網絡。在這張網絡中,除了各個重要節點、關鍵干線的鋪設外,如何運營好這張網絡更是重要。
在廣東東莞,菜鳥自動化程度最高的沙田分撥中心正位于此,該分撥中心于2024年9月投入運營,目前日均處理包裹達到上百萬件,總時效比上一代分撥中心提升20%,最快4小時便可以出庫。在香港,跨境包裹的“數字身份證”——RFID(無線射頻識別智能芯片)取代了人工PDA掃描,大大提高了效率。另外,智能搬運機器人(AGV)、航空貨物處理系統MHS系統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eHub的處理效率。
這兩處是菜鳥頗具代表性的全球物流網絡關鍵節點,都在第一時間應用到了更先進的物流科技產品。也正是這些通往去世界各地的關鍵節點起到的示范作用,菜鳥的其他板塊以及全球化的客戶,也越來越接受科技帶給物流的改變,并希望引入更多物流科技。
菜鳥是這波物流科技出海浪潮中的一個典型。在香港的菜鳥香港履約中心,某全球頭部保健品電商平臺委托菜鳥搭建物流中心,其中便應用了諸多物流科技。
菜鳥還公布一部分海外市場應用其物流科技的案例和數據。菜鳥向某頂奢品牌交付了基于RFID技術的門店一物一碼解決方案,盤點準確率99.9%,找貨效率提升36%;在加拿大多倫多,菜鳥某全球頭部快消品牌提供全場景高彈性上存下揀柔性解決方案,存儲密度提升超170%,日均吞吐量提升20%;在以色列特拉維夫,菜鳥為某國際物流公司交付AGV自動化分撥系統。在泰國曼谷,菜鳥某頭部零售企業交付數字化系統,助力其揀選效率提升提升20%。
菜鳥方面公布的數據顯示,過去的一個財年,全球新交付的項目超過400個。去年菜鳥曾提出的三年完成全球1000個科技項目交付,僅用一年時間已完成40%。另外,憑借兼具創新性與成本優勢的自動化與數字化方案,全球合作項目已達800余個,服務了26家世界500強企業,交付能力已覆蓋全球36個國家和地區。
菜鳥的業績也受益于這些案例,其近日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上一個財年,菜鳥物流科技業務持續保持海外和國內雙增長,增速遠超行業均值,其中海外銷售額同比增長超150%。
對于物流科技出海,菜鳥副總裁、菜鳥物流科技事業部總經理畢江華表示,一方面是避免在國內白熱化的競爭;另一方面隨著出海,我們對全球市場的更了解,也會把在海外的經驗帶回到國內,提升產品的競爭力。
中國模式成全球“樣板間”
在全球范圍內,中國的快遞行業發展速度嘆為觀止,科技在物流行業應用的程度也處在全球前列。去年,我國快遞業務量達到1745億件,同比增長21%,日均處理超過5億件。龐大的業務量使得企業能夠實現規模經濟,降低單位成本,“通達系”平均單票價格只有2元左右。
這一數據背后,是中國快遞行業依托自動化、智能化不斷降本增效。在中國,自動化分揀設備、智能稱重、數字量體、六面掃等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加上高效的管理經驗和合作模式,“中國經驗”逐漸走向海外,并成為一些快遞公司在海外市場提高競爭力的關鍵舉措。極兔在其財報和業績發布會中也多次提到,以自動化為和高效運營管理經驗等為核心的“中國經驗”幫助他們掘金海外市場。
此外,卡塔爾航空貨運公司此次參加菜鳥舉行的2025年度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不僅宣布了雙方開啟長期戰略合作,增加為菜鳥服務的中歐之間的貨運航線密度。同時,其首席貨運官馬克·德魯施在接受界面新聞等媒體采訪時也特別提到,他們看好菜鳥在AI、無人車等領域的成果,希望能進一步學習借助AI和科技提高作業效率。
馬克·德魯施還提到,在三年前,電商消費者最看重的是配送速度,隨著全球電商的配送時效可達到5天以內,因此配送速度的重要性排名開始開后,排在榜首的變成了成本以及貨物的可視化,這一情況說明了消費者對商品運輸可靠性的看重。馬克·德魯從這一排名變化中得到一個新的信息:企業接下來要在提升配送的可靠性和降本方面持續投入。“數字化是貨運行業長期以來落后于其他行業的一個關鍵領域,我們正在大力投入,推動貨運行業的數字化進程。”馬克·德魯說。
他進一步提到,他們需要借助技術的力量實現上述目標,而且他們已經看到了中國在技術應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比如中國在倉儲運營方面進行了大量改進和投入,卡塔爾航空希望能向中國學習經驗,從而提升自身的運營效率。他還透露,他們的倉庫已經使用了無人車,并希望進一步學習領先的無人車技術以及解決方案,未來還有更多的合作空間。
實際上,中國的物流科技在全球范圍內都受到廣泛且密切的關注,更成為中國公司在海外發展依托的大本營。畢江華也曾介紹過,改革開放后,很多大型的跨國企業都在中國有布局,這些企業也在逐步把中國市場的經驗推向全球。如全球快消50強中,菜鳥在中國市場服務過其中至少一半。菜鳥方面還表示,他們通過國內的合作,讓海外的公司也看到中國物流企業的實力,從而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中國的物流模式成為“樣板間”。
對于未來物流科技發展的潛力,畢江華認為,從全球來看,物流科技市場的未來充滿想象力。同時受AI技術的滲透影響,物流行業數字化市場在未來五年將迎來高速增長。
菜鳥方面今年6月份也曾對外透露,今年菜鳥會在物流機器人方面進行重點突破,成立專門的物流機器人研發部門,提升研發物流作業機器人的效率。同時,菜鳥物流科技會持續在海外加大投入,針對海外市場進行研發,同時部署海外團隊,增強海外交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