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節后只有兩個交易日,但“滬指一度突破3900點”的開門紅仍帶動了新發基金市場的回暖。
界面新聞記者統計發現,僅10月10日當天,就有富國醫藥精選混合(QDII)、易方達港股通科技混合、鵬華制造升級混合、平安盈享多元配置6個月持有等四只新基金宣布提前結束募集。
其中,富國醫藥精選混合的擬任基金經理是趙偉,他在管的富國醫藥創新近一年收益率為65.77%。富國醫藥精選混合的募集規模上限分別是10億元,僅10月9日、10日兩天時間募集金額已經超過了上限,并將啟動比例配售。
鵬華制造升級的擬任基金經理是閆思倩,她管理的鵬華碳中和主題混合近一年收益率為145.55%。公告顯示,鵬華制造升級募集規模上限是20億元,原定于10月9日至10月30日募集。截至10月10日,該基金募集金額已經超過20億元,并將啟動比例配售。
Wind數據顯示,截止10月13日,本月內已經有55只新基金開始認購發行,另有31只新基金定檔等待發行。除了閆思倩之外,西部利得基金盛豐衍、財通基金金梓才、華安基金欒超、國金基金姚加紅、中歐基金藍小康等“中生代”均有產品發售。
新基金扎堆發行并且頻頻比例配售,這往往意味著市場賺錢效應好,投資者認購意愿強烈。但相比2020年-2021年的“日光基”頻現,這次不論是基金公司的營銷宣發,還是基金經理的自我心態,都和此前有了極大的不同。
“首先是基金公司的宣發策略有了改變。目前行業都強調以投資者的持有體驗為主,輕規模重業績,重持營輕首發,尤其是較為知名的基金經理發行的新基金,低調宣發。”某公募市場營銷部負責人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按照之前的慣例,業績好的基金經理發新產品,肯定要出面做路演和直播,在各個交易平臺買廣告位推廣。新基金兩日售罄,肯定要發喜報。但現在一切以低調為主。”
“我們公司內部研判,這輪科技大牛市還在起點,所以現在發行新產品并不算是‘追高’,只要基金經理能夠控制好倉位,投資者能‘拿得住’,相信會有比較好的投資體驗。”某公募產品部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現在是‘好賣不好做’,市場行情雖然回暖,但短期來看仍面臨不少的風險因素。對于基金經理來說,之前遍地都是便宜籌碼的好日子也一去不復返。”某公募科技主題基金經理告訴界面新聞記者,他管理的一只科技類QDII產品今年來業績排名靠前,眼看著資金不斷涌入,為了防止投資者大手筆買入,他把產品的單日申購上限控制在1000元。
相比主動權益基金的“低調”和謹慎,以ETF為代表的被動指數型基金繼續成為新發市場的主力軍。從投資類型來看,本月等待發行的84只新基金中,僅被動指數型基金就有34只,偏股混合型基金有18只,增強指數型基金有10只。
當前基金公司為何熱衷發行ETF?晨星(中國)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師崔悅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基金公司不斷布局ETF,很大程度上是對資產配置工具化需求的響應。ETF憑借高效、透明、低成本的優勢,近年來獲得了機構與個人投資者的廣泛認可,已然成為了資產配置的重要選擇之一。
近期新發ETF中,科創債ETF與科技主題股票ETF占據了相當比例。界面新聞記者了解到,這是因為當前市場結構性行情仍顯著,投資者對于精準布局特定行業主題的需求較強烈,科創賽道便是其中的熱門方向。基金公司通過推出相關領域ETF,能夠精準對接投資者在細分領域上的需求。此外,頭部公司在主流寬基ETF領域已構建起較強的競爭壁壘,其他公司為尋求突破、實現差異化競爭,許多就將目光投向了細分領域,這也會推動新ETF產品的涌現。
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10日,ETF總規模達到5.62萬億元。其中,股票ETF總規模突破3.7萬億元,債券ETF規模突破6900億元,均創歷史新高。全市場已經誕生了7只千億級ETF,其中滬深300ETF華泰柏瑞(510300.SH)、滬深300ETF易方達(510310.SH)、滬深300ETF華夏(510330.SH)、滬深300ETF嘉實(159919.SZ)位居前四位。
崔悅表示,對于投資者而言,ETF產品的持續擴容無疑會為資產配置提供更豐富的工具,但與此同時,理性甄別、審慎選擇至關重要。對于部分細分或小眾ETF,其跟蹤的指數可能本身就缺乏長期的成長邏輯與投資價值。因此,投資者在選擇ETF時要關注其所跟蹤的指數是否代表了有著長期生命力與投資價值的資產類別,以及基金管理人在運作過程中能否實現對指數的緊密跟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