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資本市場中,并購重組現已成為企業高效整合資源、推動戰略轉型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此過程中,券商作為資本市場核心中介力量,正憑借其專業能力,圍繞產業鏈整合、供應鏈穩定和創新鏈升級的實際需求,提供涵蓋交易架構規劃、跨市場資源匹配、資產價值評估定價等全流程的專業服務。
整體來看,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并購市場持續活躍,交易規模近1.5萬億元,頭部券商、中小券商紛紛把握各自發展機會。
積極發揮“撮合者”作用
Wind資訊數據統計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中國并購市場(包含中國企業境內并購、出境并購和入境并購,并剔除失敗事件)共披露5870起并購事件,交易規模14981億元,百億元規模以上的并購事件共19起。
從證券行業的競爭格局來看,投行業務正面臨市場需求的深度重構,頭部券商優勢日益凸顯,積極發揮著中介機構“撮合者”作用。
前三季度,不同統計口徑下的券商競爭格局已清晰顯現。以財務顧問或獨立財務顧問身份參與并購事件的規模統計來看,按事件首次公告日在前三季度的口徑統計,共有3家券商的交易規模均超1000億元。其中,中金公司以2410.04億元的交易規模位居榜首,中信證券以2400.85億元緊隨其后,中郵證券則以1163.67億元位列第三。若按并購事件完成日統計,中信證券以2248.34億元的交易規模躍居第一,中信建投以1566.15億元排名第二,東方證券以1055.92億元排名第三。
就機構擔任財務顧問或獨立財務顧問參與的重大資產重組事件交易規模而言,按事件首次公告日在前三季度的口徑統計,中信證券以1782.8億元的交易規模拔得頭籌,中郵證券以1159.67億元位列第二,中金公司則以685.14億元排在第三。
帶動券商多方面業務增長
并購市場的活躍,離不開監管政策的持續引導與支持。自2024年以來,監管部門多措并舉釋放政策紅利,為并購重組市場注入活力。今年7月份,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28條措施力促證券業高質量發展,明確“鼓勵引導證券公司加大對并購重組財務顧問業務的投入,加強并購重組估值定價等問題研究,促進證券公司更好發揮交易撮合和專業服務作用。”
并購重組業務憑借其高附加值、強專業性以及長服務鏈條的獨特優勢,已成為券商打造差異化核心競爭力、精準對接實體經濟多樣化需求的重要戰略突破口。面對政策導向與市場需求,券商積極響應,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根本宗旨融入并購業務實踐,以高質量并購重組服務為抓手,推進一流投行建設。
以行業龍頭中信證券為例,其持續豐富并購產品矩陣,創新并購業務模式,通過重大資產重組、市場化并購、重組上市、上市公司私有化、債務重組與破產重整、跨境并購等方式,全方位滿足客戶多元化的業務需求。同時,中信證券主動突破單一財務顧問角色,為客戶提供從戰略咨詢、交易設計到融資安排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中信建投則在上市公司控制權交易、重大資產重組、吸收合并、跨境并購、破產重整等各類業務中實現均衡發展,同時重點打造具有創新性和影響力的標桿項目,通過參與龍頭企業重組、跨境產業整合等高價值項目,提升市場影響力與品牌價值。東方證券則立足于產業并購和跨境并購,積極開拓上市公司控制權轉讓、破產重整財務顧問等創新業務領域,并借此優先獲取上市公司未來資本運作的業務機會。
“并購重組業務激活有望帶動券商多方面業務增長。”中信證券金融產業首席分析師田良表示,并購重組業務有望成為券商投行業務未來重點發展方向。2024年前十大券商財務顧問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9%,顯著高于同期投行業務收入整體增速。但財務顧問業務占投行業務比例僅約為15%,距離國際一流投行仍有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