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2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揭曉。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2025年度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喬爾·莫基爾(Joel Mokyr)、菲利普·阿吉翁(Philippe Aghion)和彼得·豪伊特(Peter Howitt),以表彰他們“對創新驅動型經濟增長的闡釋”。
阿吉翁為知名奢侈品品牌蔻依(Chloe)創始人Gaby Aghion之子,阿吉翁在中國學術界享有很高知名度,他進一步闡釋了熊彼特的創新理論,而熊彼特在國內企業家享有盛譽。
上世紀上半葉,熊彼特提出了一個著名的理論,即“創造性破壞”,將現代經濟看成一個動態的過程,其中創新扮演著關鍵的角色。熊彼特認為,社會發展的動力是創造性破壞,以新的產品、新的組織、新的市場等,去顛覆傳統行業。
阿吉翁是作為熊彼特的闡釋者而出名。1992年,阿吉翁和合作者彼得·豪伊特(Peter Howitt)一起建立了“熊彼特增長模型”(Schumpeterian Growth Model),熊彼特的思想開始受到主流宏觀經濟學界的重視。
根據阿吉翁和豪伊特的闡釋,技術是經濟生產中最重要的中間產品,沒有了技術,生產就無法進行。而這些技術,則是由企業家提供的。一旦某個企業家擁有了領先的技術,那么他就擁有了市場力量,因而可以獲得超額利潤。為了獲得這些超額利潤,企業家有動力把資源不斷投入到研發當中。成功后新的技術就可以取代老的技術成為主流。舊的技術,以及與舊技術相關的一切就此毀滅,而新的技術,以及與新技術相關的一切則由此而興起,整個經濟由此實現“創造性破壞”。
學界對阿吉翁的成就早有共識,其研究回答了經濟緣何增長,社會緣何進步,其研究方向和社會現實密切相關。
阿吉翁長期在哈佛大學任教,后來在母親Gaby Aghion去世后,他回到法國,在巴黎經濟學院任教,并管理蔻依。
有學者將阿吉翁在經濟學上的貢獻和其母親聯系起來。
Gaby是出生在埃及的猶太人,后搬到了巴黎。Gaby觀察到女性被一種僵硬的線條束縛,衣服將女人的身體塑造成了某種審美樣式,而不是根據女性自然身體形態來貼合。顯然,這些線條是男人對女人身體的要求,Gaby要做創造性破壞,她創辦的蔻依,以柔軟、精美的面料來貼合女性的身體,讓女性感到這種展現自己自然身體形態的衣著可以上班、可以工作、可以社交。Gaby影響了非常多的時裝設計師,其中之一為“老佛爺”Karl Lagerf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