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7個月,英偉達又投了Reflection AI。
據外媒披露,AI初創公司Reflection AI近期已融資20億美元,英偉達領投8億美元,公司估值達到80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本輪融資距離該公司3月份1.3億美元的A輪融資僅過去7個月時間,估值從當時的約5.45億美元大幅躍升至80億美元。本輪融資的投資者還包括光速創投、紅杉資本、DST、前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以及特朗普長子擔任合伙人的1789 Capital等。
打造“美版DeepSeek”
Reflection AI成立于2024年3月,兩名創始人為Misha Laskin和loannis Antonoglou。擔任CEO的Laskin曾幫助開發谷歌Gemini大語言模型系列的訓練工作流程,而聯合創始人Antonoglou則是谷歌DeepMind的創始工程師,也是AlphaGo的幕后功臣,還從事了Gemini的訓練后系統工作。
Reflection AI 聯合創始人Misha Laskin和Ioannis Antonoglou
其團隊成員也都是曾在DeepMind、OpenAI和其他前沿實驗室發揮主導作用的研究人員和工程師,參與打造了過去十年間一些最先進的人工智能系統,比如AlphaGo和Gemini等。
Reflection AI最初專注于自主編碼代理,如今定位為OpenAI和Anthropic等封閉式前沿實驗室的開源替代方案,以及DeepSeek等中國人工智能公司的西方版本。
Misha Laskin表示,美國存在“DeepSeek形狀的空白”,現有西方開源AI模型正在輸給DeepSeek等競爭對手。該公司認為,美國需要一個能與頂級閉源模型競爭的開源模型開發商,以維持全球技術優勢。
據Misha Laskin介紹,Reflection AI團隊目前約有60人,主要由AI研究人員和工程師組成,涵蓋基礎設施、數據訓練和算法開發。Reflection AI已獲得一個計算集群,并希望明年發布一個基于“數十萬億個token”進行訓練的前沿語言模型。
在社交媒體X平臺上,Reflection AI 官方表示:“我們構建了一個曾被認為只有頂尖實驗室才有能力搭建的LLM+強化學習訓練平臺,能在Frontier規模下訓練大規模MoE模型。我們已在自動化編碼場景中驗證了這套體系的有效性,接下來我們會把它拓展到更通用的推理與智能體能力上。”
MoE是一種支撐前沿大模型的架構——此前只有大型、封閉的AI實驗室才有能力進行此類規模的訓練。年初,DeepSeek首次證明了MoE也可以在開源形式下訓練到Frontier級別,隨后Qwen、Kimi等也加入了這條路線。
據悉,Reflection AI對“開放”的定義,更接近開放訪問而非完全開源,類似于Meta(Llama)或Mistral的策略。
Misha Laskin表示,公司會開放模型權重(即AI的核心參數),供公眾使用,但訓練數據和完整訓練流程不會公開。“實際上,最有影響力的就是模型權重,因為任何人都可以基于它進行實驗。至于完整的基礎設施棧,只有極少數公司真正有能力使用。”
Misha Laskin表示,研究者可以免費使用模型,但公司的主要收入將來自大型企業在其模型上構建產品,以及各國政府建設主權AI(Sovereign AI)系統的項目。
“我預期,我們有可能成為比今天的超大規模云服務商更大的公司。”Misha Laskin對公司前景表示樂觀。
據悉,Reflection AI在最近幾個月與潛在投資者進行談判,并在數周內完成了融資。速度之快和融資金額之高,也反映出投資者們對當前領域的強烈興趣和迫切的“FOMO”情緒。
數據提供商PitchBook的統計顯示,今年迄今風險投資(VC)機構已向人工智能初創企業注入了1927億美元資金,創下全球歷史新高。這一幕也預示著,2025年有望成為首個VC資金半數以上流向AI行業的年份。
英偉達,近期頻繁出手
據悉,英偉達此次不僅投資8億美元成為Reflection AI最大投資方,還派遣工程師與Reflection AI合作優化其最新一代AI芯片。據知情人士透露,雙方在技術層面建立了深度合作關系。
開源和閉源,英偉達選擇都要。承諾向OpenAI投資高達1000億美元,20億美元投資馬斯克旗下初創公司xAI,其投資清單上又多了一家Reflection AI,通過密集投資產業鏈上下游的大小企業,英偉達確保在AI技術路線分化的情況下仍能保持領先地位。
據記者統計,9月至今,英偉達已經進行了8筆對外投資,總金額超過1000億美元。
9月22日,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勛宣布英偉達將向OpenAI投資高達1000億美元,用于建設至少10GW算力規模的數據中心,并部署約400萬—500萬顆英偉達芯片。根據雙方簽署的意向書,這項合作計劃為OpenAI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部署至少10GW的英偉達系統,用于訓練和運行下一代AI模型。
此外,英偉達宣布向英特爾投資50億美元。雙方宣布將共同合作開發AI基礎設施和計算中心產品,以加速超大規模、企業和消費者市場的應用程序和工作負載。黃仁勛表示,AI正在推動一場新的工業革命,并重塑計算堆棧的每一層——從芯片到系統再到軟件。此次歷史性的合作將英偉達的AI和加速計算堆棧與英特爾的CPU和龐大的x86生態系統緊密結合,實現了兩大世界級平臺的融合。
英偉達還花了約9億美元買下美國的一家AI網絡芯片初創企業Enfabrica,這是一筆全方位的收購,不僅將創始人兼CEO Rochan Sankar及其核心團隊招至麾下,還獲得了該公司的關鍵技術授權。
除此之外,英偉達還投資了3家初創企業,分別為英國自動駕駛企業Wayve和AI基礎設施公司Nscale和具身智能企業Dyna Robotics。
Wayve確認,英偉達已簽署意向書,計劃在下一輪融資中投資5億美元。Wayve成立于2017年,總部位于倫敦,它通過技術授權和合作的方式,將其自動駕駛軟件、AI模型提供給汽車制造商、車隊運營商等企業,已經成為全球自動駕駛行業里的明星公司。Wayve的自動駕駛系統因其采用自學習而非基于規則的自動駕駛軟件方法而備受關注和投資者青睞。該公司自2018年以來一直在使用英偉達的系統,并被黃仁勛看作是“下一個萬億美元”的公司。
此外,英偉達宣布向英國AI基礎設施公司Nscale投資6.83億美元。Nscale于2024年5月自加密挖礦企業Arkon Energy分拆,專注為歐洲提供AI云服務。英偉達稱,將與Nscale合作把英國算力規模提升至6萬塊GPU,預計2026年前部署于其部分數據中心。
英偉達出手的另一家公司是具身智能公司Dyna Robotics,不久前該公司對外官宣了1.2億美元的A輪融資,投資者包括英偉達、亞馬遜、Salesforce等科技巨頭。公司估值由1億美元躍升至6億美元以上,半年內估值就增長了5倍。Dyna Robotics成立于2024年1月1日,是一家專注于AI驅動機器人研發的創新企業。公司致力于為各類企業打造AI驅動的機器人,從折疊到備餐等各類任務入手,使其具備智能基礎模型能力。Dyna Robotics的機器人能夠在真實生產場景中以高性價比學習成長,最終實現通用型具身智能的目標。
校對:劉星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