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高估值之劍懸在頭上,但在今年最后100天的公募投資上,基金經理的選擇也不會輕易地偏離科技敘事。
今年以來,擁抱科技敘事已成為基金經理獲得高收益的關鍵邏輯,而熱門賽道超漲后的劇烈波動也在考驗著投資者。當部分消費基金甚至采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策略,愿意承受波動擁抱科技股之際,尤可見低迷的消費仍難成為基金換倉的心頭好。此時,科技股在一塊硬幣上的另一面映入眼簾,漸漸成為許多科技基金經理換倉首選,在市場波動中以其對抗估值風險卻無須偏離科技敘事。
公募面臨年末凈值防守壓力
在2025年最后100天內,基金經理憑借科技、醫藥賽道繼續擁抱進攻的策略,或將變得不再輕松。
隨著寬裕的流動性以及市場風險偏好的支撐,今年主動權益類基金迎來了近三年來最好的業績格局,表現最好的主動權益基金永贏科技智選,在今年前三季度收益率達194.49%,42只主動權益基金在前三季度內實現業績翻倍,其間收益率在50%以上的主動權益產品突破900只,占比近20%。
但是,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再大的大樹也不能長上天。科技、醫藥等熱門賽道的高估值在市場風吹草動中,也將削弱公募產品集中持倉的信心,部分主動權益基金在策略上開始小心翼翼。10月11日,華南地區某頭部公募發布公告顯示,旗下13只產品參與一家超大市值科技股的再融資,但這13只產品均為指數基金。
創金合信基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基金經理魏鳳春認為,隨著AI等科技股前期熱度達到一個小高峰,市場風險偏好可能回落,股債或有可能出現切換,理由有三,一是資產負債表縮表速度加快,二是風險偏好基本修復完畢,三是監管層在引導長牛和慢牛。
長城基金研究部副總經理儲雯玉也認為,場內活躍資金集中追逐那些具有強勁短期催化和高增長彈性的板塊,快速推高板塊熱度,形成“賺錢效應”,但是,當市場短期在到達指數高位后,震蕩消化的壓力加大,可能有階段性休整和輪動。后續要關注一些潛在風險,包括科技創新進程受到外部因素干擾,以及國際地緣環境博弈等。
臨時抱佛腳轉向科技、擁抱進攻的基金產品,在未來100天也可能面臨凈值失守壓力。例如,重倉消費股的南華瑞盈混合基金10月10日出現凈值偏離一幕,在基金前十大重倉股幾乎清一色上漲的情況下,該產品當日凈值走勢趨同科技賽道,當日凈值卻反向暴跌8.4%,為當日主動權益基金跌幅最大的一只產品,一日時間便吞噬這只消費主題基金大部分年內收益。
前海開源滬港深聚瑞基金經理楊德龍認為,考慮到部分股票短期漲幅較大,一些科技股累積大量獲利盤,或應考慮獲利了結,降低此類品種倉位,美股的大跌對A股、港股接下來一周的走勢存在負面影響。
消費基金確定性仍不明朗
盡管公募抱團的科技與醫藥可能短期面臨回撤壓力,但跑得慢、漲幅少的消費也并非當前可放心仰仗的對象。
證券時報記者在采訪中獲悉,雖然不少基金經理在近期換倉調整中,消費股都是新增覆蓋的對象,但在倉位策略上極為克制,基金經理的核心倉位未出現大規模轉向消費的跡象。甚至,部分原先重倉消費的基金經理還采取“偏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換倉策略。
“我們也注意到科技股越來越貴,許多公司漲幅很大,但科技敘事邏輯非常硬,需求擴張明確,我們愿意承受一定的波動風險,這種換倉更加考慮未來幾年的收益。”深圳一位基金經理告訴記者,他原先核心重倉對象主要包括港股的化妝品、潮玩玩具、飲料、連鎖食品等,但考慮到消費需求總體仍處于收縮而非擴張,近期已開始換倉到AI軟件應用、游戲娛樂、互聯網AI醫療、半導體等人工智能賽道。
多位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對消費的判斷,也持謹慎態度。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認為,當前以舊換新政策支持品類消費增速回落較為明顯,邊際效果再度減弱,消費賽道尚待提振,當前消費者就業指數處于2024年下半年以來的偏低位置,居民就業偏弱拖累收入以及消費意愿。另一方面,商品消費對于“以舊換新”政策依賴度較高,四季度存在追加補貼資金訴求。
創金合信基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基金經理魏鳳春也認為,當前消費還未能出現指標意義上的改善。他判斷消費市場仍在調整階段,此外,考慮到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金額同比均處低位,近期新開工與施工面積同比繼續下滑,消費疲軟疊加房地產拖累,內需不足問題仍然存在。
基金看好資源股“科技敘事”
既能滿足科技敘事邏輯,又能避開科技股高估值,同時還不像消費那樣需求擴張不足,在不少基金經理看來可能只有一枚硬幣的另一面。
“看好人工智能、科技革命,卻去重倉煤炭股、電力股,這并不是奇怪的新鮮事。”魏鳳春認為,布局能源股并未偏離科技賽道,如果沒有化石能源,今天所有的高科技都不存在,科技與AI的盡頭是能源,全球AI如火如荼,配置能源是一個硬幣的另一面,這一投資邏輯是合理的。
公募擁抱的能源股,也因其科技敘事而得到市場獎賞。在10月10日美股暴跌中,少數表現亮眼的公司主要集中在資源股領域。美股電力龍頭美國電力當日收盤飄紅,核電鈾礦龍頭UEC公司在指數暴跌中大漲8.12%,風電龍頭杜克能源更在當日恐慌環境下,創下該公司股價歷史新高。在A股與港股市場也大致類似,與科技股緊密相關的銅礦股、稀土股、電力股近期也開始逆勢走強。許多看好科技股的明星基金經理大多在倉位中部署資源股品種,楊德龍管理的前海開源聚瑞基金在重倉AI科技股的同時,也大量持倉國電電力、中國黃金、信義光能等資源股。
此外,長城基金研究部副總經理儲雯玉極為看好科技敘事的邏輯,她在重倉半導體、人工智能的同時,資源股也是她所管基金的另一特色,持倉股包括龍源電力、株冶集團、沃爾核材、中國海洋石油、晉控煤業、北方稀土等。儲雯玉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市場資金從交易過熱、估值過高的板塊流向更具投資性價比的板塊是一種長期存在的自發性行為,具體到當前市場,科技熱門賽道因為其產業趨勢仍然強勁,目前還是市場上勝率較高的板塊之一,即便有市場高低切的行為,短期的調整更多是對前期過快漲幅的階段性消化。
摩根士丹利基金研究部一位人士指出,從供需基本面角度,小金屬在供給相對剛性與需求蓬勃發展下,供需格局也在不斷優化。以稀土為例,稀土磁材在新能源汽車、工業電機等高性能領域發展快,需求有望持續增長,未來價格有望穩步上行,戰略屬性與產業升級紅利將驅動龍頭公司盈利與估值雙升。
魏鳳春則強調,科技的盡頭是能源,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每天消耗20萬度電,當投資者集中在熱度極高的AI+上時,很多人開始回過頭來布局能源,因為:一是世界正在從金融資本主導轉向實物資產主導,那些掌握關鍵大宗商品的國家和企業將在新時代獲得前所未有的優勢。二是當投資者希望通過高科技來提高資源效率時,反而可能會導致這些資源的消耗和利用增加。
排版:劉珺宇
校對:楊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