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9月A股走高,私募新發產品的熱情也在升溫。根據私募排排網統計,9月份共有1028只私募證券基金完成備案,同比大增171%。由此不難看出,資金對私募產品的配置熱情持續回暖。
從一級策略類型來看,股票策略類私募基金依然占據主導地位。9月份備案的股票策略產品數量達到668只,占當月備案總量比例超六成;多資產策略產品緊隨其后,備案數量為155只;債券策略和期貨及衍生品策略產品備案數量相近,分別為71只和69只。
記者注意到,在各類產品中,量化產品表現尤為活躍。9月份共有364只量化私募基金完成備案,占當月備案總量的比重為35.4%。其中,股票策略下的量化產品是絕對主力,股票量化多頭策略產品備案166只,在所有量化產品中占比為45.60%;股票市場中性策略產品緊隨其后,備案69只。此外,在期貨及衍生品策略產品中,量化CTA(商品交易顧問)產品備案45只。
從私募證券基金管理人層面來看,頭部私募機構在產品備案數量上依然占據明顯優勢,行業強者恒強的趨勢進一步強化。數據顯示,9月份備案產品數量排名靠前的私募機構中,管理規模在50億元至100億元的上海利位以23只產品位列第一,茂源量化、上海銀葉投資等百億級私募機構表現積極,分別有13只、12只產品完成備案。
值得一提的是,在當月備案產品不少于5只的27家私募機構中,管理規模在百億元以上的機構有16家,50億元至100億元區間的有4家,合計占比超過七成。此外,在上述27家私募機構中,量化私募有15家,顯示出量化策略在當前市場環境下的持續吸引力。其中,茂源量化、北京博潤銀泰司、海南進化論等多家量化私募9月份的產品備案數量均不少于10只。
對此,融智投資FOF基金經理李春瑜認為,頭部私募的備案優勢本質上是資源集聚的體現。百億級私募在投研實力、風控體系與品牌信譽方面更具競爭力,更易獲得渠道與資金認可;同時,具備“主觀+量化”或純量化能力的頭部機構能夠通過策略迭代快速適應市場變化。
截至9月末,百億私募總數已達94家。今年以來,百億私募機構旗下產品業績表現突出。據私募排排網數據統計,今年前8個月,有業績記錄的57家百億元級私募機構旗下產品平均收益率達到24.99%,且全部實現正收益,明顯跑贏滬深300,淡水泉等百億私募旗下部分產品超額收益明顯。
展望后市,淡水泉投資表示,從流動性結構來看,當前A股的增量資金仍由機構主導,在理財收益率下行的背景下,個人投資者對股票資產的配置需求雖在持續累積,但尚未充分釋放。海外資金對A股的參與度有所回升,不過整體仍屬低配。9月以來,歐美主動型長線資金對中國資產的關注度在顯著提升,但仍未顯著流入。隨著反內卷政策的進一步深入,PPI有望觸底回升,進而帶來更多企業的盈利回升,為基本面選股提供更大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