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債市或呈“牛平”態勢,關注震蕩修復與結構機遇
中國基金報記者張燕北
進入四季度,權益市場強勢開局,債市何時止跌備受關注。
展望四季度,受訪基金經理認為,債市或呈現“牛平”態勢,即收益率下行且曲線趨平。投資策略方面,需重視確定性收益,審慎把握交易節奏,密切關注相關政策的邊際變化,把握結構性機會。
三方面因素致債市調整
三季度,區間震蕩是債市的主旋律。尤其是9月份,30年期國債收益率整體上行約10BP,利率債曲線明顯熊陡。信用利差走闊,2年期以上信用債整體上行10BP以上。
在信達澳亞基金經理周帥看來,從市場定價的邏輯來看,9月債市主要受到兩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一,市場整體風險偏好壓制債市表現。以權益資產為代表的風險資產表現較好,向債券市場傳導了壓力;其二,后續政策預期的邊際變化。9月份央行持續呵護流動性,資金面整體偏寬松,但市場預期四季度降準降息可能會配合穩增長政策落地,使投資者對長期債券的信心發生動搖。
興銀基金固定收益部基金經理助理兼宏觀研究員何暢認為,債市9月份延續調整走勢,除風險偏好的影響外,公募基金銷售新規征求意見稿帶來的擾動也是重要影響因素。
“受基金銷售新規影響,市場擔心銀行金市和銀行理財會大量贖回債基,純債類理財產品面臨一定贖回壓力。”北京一位固收基金經理補充道。
債市賠率、性價比提升
對于四季度的債券市場,基金經理認為擾動因素仍存,但基本面環境并不支持債市趨勢轉熊。
“四季度債市有望較三季度轉好,但過程中仍面臨一些不確定性因素。”周帥稱,央行可能會重啟購買國債,并相機抉擇,應用降準降息等政策工具,從而為債市帶來一定的修復性機會。從更長的時間維度來看,央行“降成本”思路更具結構性和定向性,主動推進大幅度、進一步寬松的必要性則有所收斂。
“資金面方面,整體基調仍然偏向于呵護市場,但存款‘搬家’有持續的跡象,可能影響銀行的配債力度。供給端方面,財政部提出提前下達部分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靠前使用化債額度,政府債券供給壓力或仍有所體現。”他說。
達誠基金的基金經理何盼盼判斷,四季度國內債市機會與挑戰并存。貨幣政策寬松預期和基本面環境對債市偏利好,但較低的利率水平、潛在的供給壓力以及政策和經濟的不確定性制約著收益率的下行空間,并可能加大市場波動。
“預計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主要波動區間在1.65%~1.85%,收益率曲線形態可能趨向‘牛平’,即長端利率下行,而短端利率因資金面波動和政策利率引導下行明顯,導致期限利差收窄。”她說。
往后看,何暢認為,債市短期以區間震蕩為主。首先,PMI從4月開始連續低于榮枯線,四季度降準降息有可能配合穩增長政策落地,年底央行重啟買債也有一定預期。其次,本次市場調整期間,農商行和保險大幅增配,超長債收益率上行有頂。最后,市場已對銷售新規的影響做了部分定價,實際落地后可能會形成利空出盡的配置機會。
捕捉結構性機會
面對波動和結構機會并存的債市環境,受訪機構及基金經理建議四季度投資以票息為主,久期上適當謹慎,關注政策邊際變化和結構性機遇。
利率投資方面,匯豐晉信基金表示,重點關注宏觀經濟政策、貨幣政策落地節奏和幅度等影響因素的變化。四季度降準降息的概率依舊存在,建議關注相關政策帶來的機會。信用投資方面,三季度信用利差持續壓縮。受宏觀基本面修復、政策變化等因素影響,四季度信用債市場出現階段性調整的風險仍然存在,重點關注中短久期信用債,盡可能獲取確定性較高的收益。
策略上,何盼盼表示,可考慮適度拉長久期、挖掘票息、靈活交易,同時密切關注政策動向和資金面變化,防范潛在風險。“震蕩市中,根據定價區間及時進行布局和止盈交易的勝率較高。可結合季節性及關鍵事件進行擇時。”
周帥直言,四季度債市仍面臨較多不確定因素,具體投資中需綜合多方面因素考量,充分結合勝率與賠率來制定相應的投資策略。要充分重視確定性收益,市場出現波動的概率較高,債券的票息收益仍是重要部分;需審視把握交易節奏;利空因素難言完全定價,需要密切關注進一步的變化。“四季度對于降準降息及央行操作有一定的博弈空間,穩增長政策加碼或存在不確定性,因此,需密切關注政策出臺的節奏和力度,以及資金面的季節性擾動、股市及匯率變化對債市的影響等。”他說。
平安基金分析稱,債市賠率有所抬升,勝率關注右側信號。當前基本面環境尚不支持債市趨勢轉熊,經過7月以來的急跌,債市的賠率、性價比有所提升。市場短期走勢取決于贖回負反饋失控的利空與預期央行下場維穩市場利多之間的此消彼長。隨著跨季階段結束,前者的潛在風險逐步減小,可以逐步博弈后者落地的可能性,關注央行重啟買債維穩等右側信號。
編輯:杜妍
校對:王玥
制作:小茉
審核:許聞
版權聲明
《中國基金報》對本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授權轉載合作聯系人:于先生(電話: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