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小紅書-第255期
過面塵土、傷痕累累,但我們依然且必須相信時
上周,上證指數一度突破3900點大關,創10年來收盤新高。然而,A股風格極端分化,科創100指數今年以來(截至10月9日,下同)大漲超過60%,紅利指數卻跌近8%,兩大指數走勢相差了近70%,500只個股走出翻倍行情。
很多跑輸市場的投資者可能會因此備受折磨,但在股票市場上,那種認為別人在股市賺的錢就是自己賠的錢并非一種有益的態度,它可能會導致投資人失去理智,盲目買進不該持有的股票。投資最重要的是,無論在何種市況下,都不應偏離自己的投資紀律,以最低的風險實現自己的財務目標。
有害的想法
今年以來A股風格極端分化。科創100指數和科創50指數分別上漲了61%和56%,而紅利指數今年以來的跌幅為7.19%。科創100指數和科創50指數對應的市盈率分別為300倍和200倍,而紅利指數的市盈率僅有7.5倍。
今年以來大約有500只個股翻倍,占比接近10%。在這種市況下,投資者的失意和嫉妒難免會出現,“我在XX中躲牛市”已經成了一個熱梗。但是在股票市場上,認為別人在股市賺的錢就是我們自己賠的錢并非一種有益的態度。事實上,這種態度只會讓人失去理智。你知道的股票越多,你發現自己錯過的大牛股越多,你就責備自己損失了很多收益。
傳奇基金經理彼得·林奇曾說過:“這聽起來可能像是一件非常可笑,不值一提的事,但我知道我的許多進行股票投資的朋友都經常承受著這種痛苦的折磨:他們一邊仔細看著‘十只漲幅最大的股票’,一邊想著他們由于沒有買入這些大牛股而少賺了多么巨大的一筆錢。”
這種想法最糟糕的地方是會導致人們為了追逐最高的回報而盲目購買他們本來不應該購買的股票,他們這樣做只是為了避免像以前一樣由于錯過大牛股而“虧損”掉一大筆錢。這樣盲目投資經常會讓他們發生真正的虧損,而不僅僅是由于錯過大牛股而產生心理上的虧損。
在1720年的南海泡沫期間,牛頓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他曾在南海公司大漲前投資過該公司的股票,幾個月內就帶著超過100%豐厚利潤離場。但他的朋友們在他退出后繼續從南海公司股票上獲得更高的利潤。牛頓最終妥協,在南海公司接近頂峰時再次買入,最終損失了2萬英鎊(相當于牛頓10年工資總和)。
沒有什么比看到朋友變得富有,更能擾亂一個人的幸福感和判斷力了。但嫉妒沒有正面回報,只有負面風險。如果你看著別人的財富因為所持股票價格飆升而變得富有,沒有忽視或避免這種誘惑,那么你可能會因為害怕坐失良機而深受其害。
成功的投資并不在于誰能帶來最高的回報,也不在于誰能賺到更多的錢,它是關于以盡可能最低的風險來實現我們的財務目標。
咬定青山不放松
投資的原則是巴菲特所說的“第一,永遠不要賠錢;第二,永遠不要忘記規則一”。 牛市讓很多投資者虧錢的重要原因是不斷上行的股價最大程度上卸去了投資的謹慎,資金涌向了高估值、低質量的股票,疊加杠桿的力量,一旦風向轉變則導致慘重的損失。
卓越的投資大師都是卓越的拒絕者,他們的核心原則在任何市況下都不曾改變:
1. 股票并非僅僅是一個交易代碼或電子信號,而是表明擁有一個實實在在的企業的所有權,企業的價值并不依賴于其股票價格的高低。
2. 每一筆投資的未來價值都是其現在價格的函數。你付出的價格越高,你的回報就越少。
3. 市場就像一只鐘擺,永遠在短命的樂觀(它使得股票過于昂貴)和不合理的悲觀(它使得股票過于廉價)之間擺動。聰明的投資者是現實主義者,他們向樂觀主義者賣出股票,并從悲觀主義者手中買進股票。
4. 無論如何謹慎,每個投資者都免不了會犯錯誤。只有堅持格雷厄姆的所謂“安全性原則”——無論一筆投資看起來多么令人神往,永遠都不要支付過高的價格——你才能使犯錯誤的幾率最小化。
5. 投資成功的秘密在于你的內心。如果你思考問題的時候持批判態度,并且以持久的信心進行投資,你就會獲得穩定的收益,即便是在熊市亦如此。通過培養自己的約束力和勇氣,你就不會讓情緒波動來左右你的投資目標。說到底,你的投資方式遠不如你的行為方式重要。
6. 短期跑輸市場并不值得擔憂,長期不產生重大虧損才是最重要的。在那些長期傲視市場的投資者中,絕大多數都是遵循上述法則的投資者。盡管也有很多未遵循價值投資理念的投資者,但他們大多是在某個時期表現出色而已。
責編:戰術恒
排版:劉珺宇
校對: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