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以AI為引領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信息和能量融合創新進一步向縱深發展,人類社會全面邁向AI+新時代,逐步呈現出‘三個加速融合’的特征趨勢,加快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治理方式,推動形成新的經濟業態、社會形態、文明范式。”
10月11日上午,在2025中國移動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主論壇上,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作出上述表態,同時,他也提出幾點判斷。
楊杰認為,AI將加快對生產要素的重新配置和價值創造范式的系統變革,推動數字經濟向更高階的智能經濟躍遷,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持久動能。同時,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將形成一個混合式生態系統,集聚龐大的數字資產,帶來豐富的場景應用,深刻改變人類社會運行方式,推動構建更加高效、便捷、友好的智能社會。此外,隨著硅基生命的爆發式增長、碳硅形態的融合價值共創,全球將形成“人機共治”的新模式,開啟以“碳硅共生”為特征的信息文明新紀元。
楊杰指出,面向“十五五”,中國移動將以“AI+”為戰略著力點,當好AI“供給者、匯聚者、運營者”,推動“AI+”創造出更大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更好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第一,全面推動數智設施升級,強化AI+能力供給。堅持適度超前原則,持續推進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為經濟社會數智化轉型強基賦能。
一是推進網絡演進升級。一體推進5G-A與6G新技術,精準部署低空網聯、通感一體、無源物聯等新型連接能力,增強無線網絡上行性能,打造智慧光網,有效滿足億萬智能體、具身智能的廣連接、強交互、高算力需求。
二是打造高效智算設施。完善云智一體、訓推一體算力資源體系,推動云計算向“云智算”升級,加快算網大腦向“算網智腦”升級,強化智算互聯互通和供需對接。探索十萬卡級智算中心、量子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算電協同,持續做優“通智超量”算力一體化供給。
三是加強數據供給創新。建設多樣化行業高質量數據集,打造全鏈路數據治理能力,推進數據高效共享,不斷釋放數據要素價值。
四是提升模型基礎能力。持續迭代多模態“九天”通用大模型性能,建強自主可控、安全可信能力,做深做優行業大模型。打造多模型和智能體聚合服務引擎“MoMA”,匯聚優質專業模型與智能體,為客戶提供更精準、更可靠、高性能、低成本的推理服務。
第二,全面推動數智技術升級,鍛造AI+創新引擎。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深化跨域跨界協同創新,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科技創新力高效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市場競爭力。一是推進AI技術自主創新。二是推進AI驅動的前沿創新。三是推進AI+跨界融合創新。推動AI與5G-A、6G、量子科技等技術深度融合,攻關“通感算智”融合關鍵技術,打造端到端技術原型樣機、關鍵驗證平臺,提升融合創新效能。
第三,全面推動數智應用升級,釋放AI+規模效應。當前,“AI+”已進入規模應用落地、全面賦能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階段。中國移動將以應用為導向,以場景創新為牽引,以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為發力點,加快AI規模化、商業化發展,推動AI賦能千行百業、惠及千家萬戶、服務千城萬村,讓AI不僅能做事,還能做更復雜、更具創造性的事。
一是提升AI+產業能級。緊扣工業、農業、服務業數智化轉型需求,大力推廣智能體、智能裝備、行業大模型等,規模拓展AI+DICT應用,推動制造業全要素智能聯動、農業數智化轉型升級、現代服務業向智向新發展。
二是擴大AI+信息消費。打造“靈犀”智能服務入口,加強智能終端、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機器人等新興領域布局,提供更加豐富多元、更具個性特色、更有科技含量的消費體驗,全面提升功能價值、體驗價值、情緒價值,大力拓展情緒經濟、體驗經濟。
三是增強AI+民生福祉。緊扣百姓大眾的醫療、養老、教育、文化等需求,豐富AI醫生、AI保姆、AI教師、AI導演等智能服務,使人人都有既智慧又貼心的“硅基伙伴”,助力構建更有溫度的智能社會。
四是提高AI+治理效能。打造AI一體化治理中樞,推動AI+賦能低空治理、公共安全、應急管理、一網通辦等重點場景,助力提高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水平。
此外,楊杰還提到,中國移動將堅持“智能向善”,強化技術安全治理能力與風險防控體系建設,助力構建動態敏捷、多元協同的AI治理格局。同時,深化產業鏈上下游合作,鍛造整合、集成、運營三大能力,構建主體高效協同、要素集聚融通的開放合作生態。
“人工智能已成為影響未來發展的關鍵變量。”楊杰表示,中國移動愿與全球合作伙伴一道,打造要素高效匯聚、能力無縫協同、價值共生共創的利益共同體、事業共同體、發展共同體,攜手探索碳硅共生的無限可能,合力開創AI+時代的精彩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