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四季度首個工作日,基金市場迎來一場盛大的發行盛宴。Wind資訊數據顯示,以認購起始日計算,共有23只基金于當日發售。
目前定檔10月份發行的新基金數量已高達70只,其中51只為主動權益基金。今年前三季度,科技主題基金憑借強勁的表現脫穎而出,成為市場焦點。基于此,不少基金公司在四季度加大了相關布局。例如,匯添富國證通用航空產業ETF發起式聯接、易方達港股通科技混合、南方創業板人工智能ETF聯接A等新基金將于10月份上新。
價值主題基金也吸引了不少投資者的關注,例如,中歐紅利慧選混合發起、永贏價值回報混合、匯添富價值驅動混合A等多只價值主題基金定檔10月份發售。
談及績優基金經理掌舵新基金的優勢,陜西巨豐投資資訊有限責任公司高級投資顧問陳宇恒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基金經理管理能力強,可降低投資者判斷成本;投研平臺背書,個人能力與機構資源配合,有效降低投資決策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新發基金還形成了各有側重的產品矩陣。
指數型基金方面,已定檔10月份發行的產品數量超30只,覆蓋寬基、成長、紅利等多重風格:上證180、中證500等寬基指數產品為投資者提供核心資產配置工具;中證A500紅利低波動、中證紅利等指數產品聚焦紅利策略;創業板人工智能指數等則精準卡位科技細分賽道。
從債券型基金來看,定檔月內發行的9只債券型基金中,7只為混合債券型二級基金,1只為混合債券型一級基金,1只為債券型FOF(基金中的基金),純債基金“缺席”。
晨星(中國)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師崔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新發數量仍較多,反映出公募基金行業致力于推出更多低成本、高透明度的資產配置工具。對于基金公司而言,布局多元化的ETF有助于其構建產品護城河,積累管理規模。近期港股通和科技類ETF的密集出現,體現了基金公司對于當前市場的研判與布局。一方面,投資者對于通過投資港股分散單一市場風險有著一定需求;另一方面,科技領域受到政策大力支持,基金公司希望通過布局相關賽道來吸引資金。
從行業維度看,10月份新基金發行高潮的出現,體現出A股市場回暖與公募基金行業轉型的鮮明趨勢。今年前三季度,伴隨A股市場上行,主動權益基金業績顯著回升,帶動新基金發行規模企穩反彈,前三季度新成立基金總數達2629只(統計全部份額),權益類產品的發行熱度持續提升。
崔悅提醒投資者,在基金產品密集新發的背景下,要保持冷靜、理性選擇。在進行投資決策的過程中,投資者需學習理解ETF所跟蹤指數的編制規則、成份股特點和估值水平,此外還應了解基金管理人在指數跟蹤上的能力以及過往經驗,從而選擇具備投資價值的指數,以及能實現長期緊密跟蹤的ETF產品。對于主動管理基金,投資者則需審慎評估基金經理及其團隊的專業能力、投資策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