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九屆上市公司價值評選專家評審會上,南方基金副總裁、基金經理史博從兩方面分析了本輪中國資產價格上漲的驅動因素,同時提示投資者關注潛在市場波動風險。史博認為,海外中長期資金增加對中國資產的配置比例處于起始階段,增配空間很大。中國資產值得全球投資者長期重視。
史博表示,現在感受到市場熱度充分,但在不同板塊風格之間,呈現出冷熱不均的態勢。“我們要把眼光從傳統的三駕馬車模型驅動宏觀經濟及股市的角度拓展開來,尋找支持市場長牛的新的驅動力。”史博預測,AI帶來的科技變化、工作和生活方式的變化,在未來幾年甚至很長一段時間,對經濟增長和資本市場的影響可能比傳統的三駕馬車帶來的影響更大。
史博表示,從本輪AI對資產價格驅動模型來看,對于資產價格影響很大的變量,除了傳統的宏觀背景、消費、投資、進出口等因素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新變量就是科技變化。
史博認為,本輪市場變化最大的是中國資產價格系統性提升。價格提升的宏觀大背景是美元資產的變動,美元貶值帶來了多重效果,一方面是黃金等資產的價值提升,同時美元貶值也促進了中國資產價格的提升。另一方面,低利率的貨幣環境結合上市公司的分紅提升,使得相對于固定收益類投資而言,上市公司能給投資者帶來更多的長期穩定的回報。史博表示,中國資產價格還在提升階段,中長期信心充足。但也存在一些隱憂,包括局部估值偏高、科技變化的復雜性、投資者心態等因素。同時還需警惕投資者風險偏好快速上升的潛在風險。風險偏好有很強的周期性,而且它的變動速度要比基本面的變化速度快得多。“當投資者風險偏好快速提升的時候,我們需要對于投資者風險偏好的穩定性做謹慎評估,警惕情緒波動可能引發的市場波動。長久來看,綜合多方面因素,慢牛比快牛要好。”
史博認為,國內投資便利、可投資的中國資產,過去主要以A股為主。現在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隨著港股通的發展,港股逐步成為了一個國內投資者便利投資的中國資產。史博表示:“從中長線來講,海外投資者對中國資產的重視剛剛開始,配置角度來講,尤其海外長期資金也是增配的,而且機構投資者的增配行為和中國資產在全球投資基準的比例上升之間存在正向向上循環關系。總之,中國資產的長期吸引力突出。無論對于國內投資者還是海外投資者,都可以便利地投資于港股資產,也是我們非常值得關注的部分。”
南方基金副總裁 史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