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必須在完善制度規則、打通要素市場、消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上持續用力,為各類經營主體提供穩定、高效、可預期的發展環境
以全國統一大市場為發展坐標,一地區一領域的發展不斷向全國乃至全球延展,新機遇更多、新賽道更寬、新天地更廣
當前,政府招商引資、企業投資興業,與以往有何不同?來自基層的聲音頗有說服力。
浙江杭州一名區級政府招商人員直言,“低價出讓一塊地,再給予稅收減免”等舊招式不靈了,現在招商引資需要有新思路。
在廣東湛江經營研學公司的一名企業負責人坦言,以前去廣西開拓業務總會被所謂的“名錄庫”卡住,自當地為經營主體“破壁清障”以來,生意順利多了。
一難一易,盡顯營商環境之變,也折射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在促進公平競爭、激發市場活力方面的成效。
市場經濟的活力來自公平競爭。過去有一段時間,一些地方投入各種資源制造“政策洼地”、爭取優質企業落地,招商引資異化為“比地價低、拼補貼多、爭優惠大”。“名錄庫”“特許經營權”“獨家協議”等名目,成了加劇地方保護主義的壁壘。加強公平競爭審查剛性約束,正是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題中應有之義。
促進公平競爭,關鍵是推動各地發展模式從零和博弈轉向協同發展。國家層面,《公平競爭審查條例》的出臺,為各地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規定和做法,保障各類經營主體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提供了法治指引。地方層面,各種制度創新不斷涌現,推出全生命周期服務清單,創新推動“一件事”集成服務改革,推行“一份信用報告替代一摞證明”……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從比拼“政策洼地”轉向打造“服務高地”,能為經營主體成長壯大帶來更多滋養。
促進公平競爭,不僅要有改革舉措,更要優化制度供給。健全政府不當干預市場競爭行為治理規則,細化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配套規則,完善數字經濟領域公平競爭規則……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必須在完善制度規則、打通要素市場、消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上持續用力,為各類經營主體提供穩定、高效、可預期的發展環境。
沒了地方保護,地方企業就一定發展不好嗎?江西創設“公平競爭審查評估”機制后,江西石城縣城投公司建充電樁的特許經營權被取消,其他投資者順利入場。直面市場競爭,縣城投增裝大功率重卡充電樁,每月增收2萬多元,升級既有充電樁,每月降低成本約7000元,企業更具競爭力。可見,打掉壁壘,市場不是小了而是更大了,競爭力不是低了而是更高了。
一個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是全社會創造力、活力的豐厚土壤。當物流通道更加高效順暢、經營主體被平等對待、執法監管更加規范、“內卷式”競爭被扼制,資源配置效率還會進一步提升,市場潛力還將持續釋放。以全國統一大市場為發展坐標,一地區一領域的發展不斷向全國乃至全球延展,新機遇更多、新賽道更寬、新天地更廣。
“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找準在全國統一大市場中的定位、角色和比較優勢,圍繞公平、高效等關鍵環節打磨政務服務,方能實現“得其大者兼其小”的效果,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匯聚更多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