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中秋8天長假,我用4天時間試駕了市面上的幾款熱門車型,這些車性價比很高,我已經成功下單。”剛剛從青島某新勢力車企4S銷售門店走出來的張先生高興地對《證券日報》記者說,“原先新車需要幾個月的生產排期,現在普遍上市就能提車,下個星期我就能開著新車去上班了。”
據了解,國慶中秋假期,蘇州、南京、廣州等多地舉辦了大型車展,車企攜數千款車型集中亮相,疊加購車補貼、消費券等政策利好,帶動車市成交及銷售金額增長。
從市場表現來看,9月份的乘用車銷量同比穩步增長,新能源汽車占據市場主流的同時,車企間的銷量呈現明顯分化態勢。
政策和市場形成合力
車市持續火熱
由于2026年1月1日起,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將恢復征收,實施“減半征收”的過渡政策,不少消費者擔憂能否趕上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的“末班車”。蔚來集團(以下簡稱“蔚來”)、極氪智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極氪”)、北京車和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理想汽車)等車企率先推出購置稅差額補貼政策,給消費者吃了一顆定心丸。蔚來為全新ES8鎖單用戶提供最高1.5萬元購置稅差額補貼券;極氪在9X上市時承諾,10月31日前訂車用戶若跨年銷售,購置稅差額直接從尾款扣除;理想汽車則聚焦剛上市的i6車型,明確“用戶無需承擔額外支出”,一系列補貼舉措有效激發了消費者的購車意愿。
不過,部分地區汽車置換更新補貼的暫停對客流產生一定影響。例如,某自主品牌銷售門店工作人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補貼退出后,到店客戶和成交量明顯減少,不少消費者選擇觀望。
近期上市的新能源汽車成為消費者試乘試駕的熱點車型。北京某新勢力車企銷售門店工作人員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國慶中秋假期期間,客流是平日的3倍,新能源車型試乘需排隊40分鐘。記者注意到,在銷售門店內,部分消費者甚至帶著計算器現場對比補貼力度;在青島萬象城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汽大眾”)展區,主打油電同智的新款途昂Pro引得消費者競相試乘。
“感覺燃油車的智能化也不輸新能源車。”一位老帕薩特車主李先生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相比于新能源車,智能化一直是燃油車的軟肋,聽說上汽大眾推出了媲美新能源汽車的智能化燃油車系統,他想一探究竟。
國慶中秋假期,天津、西寧、蘇州、東莞等城市車展成為車市“流量引擎”。例如,2025中國(天津)國際汽車展覽會7天展覽期間共吸引觀眾70.5萬人次;“蘇新消費-2025南京國際車展暨南京度假房車展”6天展期共吸引約20.8萬人次到場參觀,現場汽車總訂單量8526臺,總訂單金額15.17億元,訂單量和關注度較去年同步提升。蘭州“十一”國際車展累計接待觀眾18.71萬人次,累計產生訂單8494臺,同比增長9%,實現成交額約12.72億元,同比增長15%。與以往的單純展示產品不同,許多自主品牌在車展上更加注重呈現自身技術體系的優勢,并通過技術創新、場景適配、服務升級向高端市場進軍。
“國慶中秋假期的車展不僅是消費者選車購車的平臺,更是車企展示品牌實力的窗口。”黃河科技學院客座教授張翔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車展集中展示新車和優惠活動,能有效激發消費者需求,通過現場體驗和互動,還能增強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和信任感,同時車企推出的限時優惠、金融政策等,也有助于清理庫存、優化資金流轉。
車企銷量分化顯著
后市被看好
9月份作為“金九銀十”的開局之月,乘用車市場整體同比穩步增長,但不同陣營車企銷量分化顯著,自主品牌、新勢力與合資品牌各自呈現出不同的發展態勢,智能化與新能源滲透率成為影響銷量的核心因素。
自主品牌內部呈現“頭部波動、二線崛起”的格局。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實現銷量43.98萬輛,同比增長40.39%,重登月銷量榜首。昔日龍頭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雖以39.63萬輛的銷量緊隨其后,但銷量同比下滑5.5%,這是其自2024年3月份以來首次出現月度銷量同比下降。此外,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奇瑞汽車”)、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利汽車”)、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安汽車”)等品牌9月份表現頗為強勁。
奇瑞汽車9月份銷量達28.05萬輛,同比增長14.7%;吉利汽車9月份銷量達27.31萬輛,同比增長35%;長安汽車以26.6萬輛銷量同比增長25%,UNI系列與深藍品牌協同發力,新能源車型銷量占比提升至38%。
新勢力銷售陣營則呈現“頭部領跑、中部承壓”的梯隊化特征。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為最大黑馬,9月份銷量達6.67萬輛,同比激增97%,創品牌成立以來月度銷售新高,主力車型C10憑借高性價比穩居細分市場銷量前十;小鵬汽車有限公司以4.16萬輛的月銷售量首次邁過4萬輛大關,G9改款車型與P7i形成雙線支撐,智能化配置成為用戶選擇的核心因素;蔚來銷售3.47萬輛,同比增長64%,全新ES8和樂道L90上市后訂單持續釋放,推動品牌銷量創年內新高。然而,部分新勢力品牌面臨明顯壓力。例如,理想汽車9月份銷售3.4萬輛,同比下滑36%;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9月份銷售2.91萬輛,同比下滑18.6%。
合資品牌9月份銷量整體呈現“燃油車穩定、新能源乏力”的態勢。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上汽大眾實現銷量微增,但較自主品牌差距顯著。上汽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成為合資陣營中新能源板塊的亮點,9月份新能源銷量達9520輛,環比增長31%,主要依靠別克E5改款車型與凱迪拉克IQ系列的訂單支撐。整體來看,合資品牌新能源轉型進度緩慢,產品迭代速度與智能化配置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在新能源滲透率持續提升的背景下,增長壓力逐步顯現。
對于后續車市走向,行業專家與機構普遍持樂觀態度。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表示,盡管部分地區暫停汽車置換更新補貼,但國慶中秋假期集客效應顯著、出游購車需求集中釋放,疊加經銷商年底沖量促銷,有望支撐10月份銷量溫和回升。浦銀國際證券研報認為,2025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預計達1578萬輛,滲透率將達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