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碳”戰略、新型建筑工業化與“數字中國”等多重政策驅動下,鋼結構行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并加速從“傳統建造”向“智能建造”轉型。
作為行業領軍企業,富煌鋼構緊扣政策導向與市場需求,以技術創新筑牢核心競爭力、以數字化重構生產體系、以“T+EPC”模式拓展服務邊界,在行業轉型浪潮中展現出強勁的發展韌性,有望持續搶占市場先機,深度收獲行業發展紅利。
技術創新驅動,標桿項目頻出
近年來,國家密集出臺推動綠色建筑與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政策,包括《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綠色建筑創建行動方案》等,明確提出大力發展鋼結構建筑,鼓勵醫院、學校等公共建筑優先采用鋼結構,為鋼結構行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伴隨著市場增量逐步打開,鋼結構也加速從傳統制造向智能化、數字化升級,業內企業紛紛打響技術創新之戰,搶占競爭制高點。
長期以來,富煌鋼構堅持技術立企,先后取得三百多項專利和近百項創新型技術成果,核心技術覆蓋大跨度空間結構、高層重型鋼結構及裝配式鋼結構建筑等領域,形成了異形扭曲鋼結構設計、多曲面空間鋼桁架復雜鋼構件智能化加工、雜體形網格鋼結構安裝精度自適應協調控制等系列鋼結構智能建造的前沿關鍵技術成果。
巢湖市映月灣裝配式鋼結構住宅小區項目—合肥市首個裝配式鋼結構建筑小區項目
在技術創新驅動下,公司業務能力和服務邊界持續拓展。2008年,富煌鋼構實現從輕鋼轉型到重型鋼結構建設的里程碑跨越,快速打開市場空間。目前,公司已承建了上海世博會西班牙場館、合肥會展中心、瑞典Kristianstads Arena體育館、北京環球影城等國內外標桿性重點工程。
合肥市航太雷電大廳項目
當前,富煌鋼構更多地聚焦技術難度大、工藝要求嚴苛的特種鋼結構工程,并在近期參與承建位于合肥大科學裝置集中區的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BEST)項目,負責項目5號樓核心實驗大廳的鋼結構工程。
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BEST)項目
據悉,在前述項目建造過程中,公司項目團隊采用了創新的“工廠分段預加工+地面組拼+高空二次拼裝+單元滑移”四級建造流程,成功解決了南北向89米超大跨度鋼桁架的高空安裝挑戰,為鑄就“國之重器”夯實基建底座。
數字化賦能,打造高效綠色生產體系
面對原材料價格波動、市場需求的快速變化,如何找到一條高效、節能、環保的新型發展模式,成為鋼結構企業的核心課題。在此過程中,數字化成為必然選擇。
作為行業率先布局數字化轉型的標桿企業,富煌鋼構已構建以BIM(建筑信息模型)技術為核心的“設計—制造—施工—運維”全生命周期數字化協同機制,實現從“經驗驅動”向“數據驅動”的跨越,持續賦能公司管理及產業發展。
今年上半年,富煌鋼構期間費用率為10.53%,較2024年度下降3.08個百分點,數字化轉型成效頗為顯著。
拆分來看,在數字化設計環節,公司以BIM技術為核心搭建協同平臺,顛覆傳統CAD時代“點、線、面”的二維圖紙思維模式,通過BIM技術完成施工圖深化、方案比選、碰撞檢測、預制構件拆分與管線綜合優化。同時,公司創新應用DfMA(面向制造與裝配的設計)技術體系,將建筑拆解為標準化、模塊化單元,實現“設計即制造”,將海外項目變更風險壓縮至5%以下,為全球化布局提供支撐。
在數字化生產環節,BIM模型通過標準化接口導入制造執行系統(MES),系統自動完成車間排產、物料追蹤、工序管理與質量檢驗。針對鋼結構“批量小、種類多”痛點,MES構建“柔性”智能排產模式,靈活應對多變的項目和市場需求;通過物聯網設備實時采集工序進度與班組任務數據,在數字平臺可視化呈現生產狀態,打造“透明工廠”。與此同時,公司引入智能焊接機器人、數控等離子切割機等設備,不僅大幅提升生產效率,更將產品合格率穩定更高水平。
在數字化施工環節,公司打造“BIM+智慧工地”管理平臺,以數據為紐帶,將離散的工程要素轉化為可量化、可復用的數字資產,打通傳統模式下的階段邊界。平臺支持施工場地三維布置模擬及施工進度動態模擬,在提升場地利用率的同時,結合現場環境調整計劃,避免窩工。
值得一提的是,富煌鋼構將數字化滲透進了運維環節,致力于實現建筑實體與“數字孿生模型”同步交付,讓數字化模型真正“活”過來。伴隨著建筑實體同步演進、生長、迭代,直至項目達到工作年限,模型將為建筑的綠色拆除、材料回收或設計改造提供最權威的依據,實現價值的終極傳承。
“T+EPC”模式破局,撬動市場新空間
站在當前時點來看,鋼結構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根據《鋼結構行業“十四五”規劃及2035年遠景目標》,到2035年,我國鋼結構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將逐步達到40%左右,鋼結構用量預計達到每年2億噸以上。而與發達國家30%—40%的滲透率相比,我國當前鋼結構滲透率僅為5%—7%,特別是在住宅領域,鋼結構占比尚不足1%,未來有望形成千萬平方米級的新增量市場。
面對徐徐展開的市場藍海,富煌鋼構已經練就了一套獨特的“心法”和“招式”,靜待市場放量。
據介紹,公司正在大力推廣“T+EPC”(Technology+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模式,完美契合國家對于促進產業融合、降低工程能耗、提升建設品質與效率的核心要求。
在“T+EPC”模式中,核心的“T”代表了富煌鋼構三十余年積淀的鋼結構設計、制作與安裝核心技術,這不僅是公司發展的引擎,更是其在激烈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的根本。該模式將核心技術深度融入工程總承包的每一個環節,通過跨專業、全周期的協同設計,有效鎖定項目價值、規避重大風險,從源頭確保項目的成功。
舉例來說,富煌鋼構在鄉村振興領域打造的合肥市長豐縣馬郢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及馬郢田園文創微型產業聚集區建設項目,正是運用“T+EPC”模式,將現代鋼結構技術與鄉土文旅風貌完美結合的示范標桿。此外,公司承建的合肥集賢路人行天橋等市政交通項目、聯亞集團服裝生產基地等綠色工業建筑項目、淮北臨渙煤礦應急宿舍樓項目等應急保障設施項目均應用了該模式,形成了“技術共享、風險共擔”的產業鏈命運共同體。
展望未來,富煌鋼構將持續深耕技術深度,在智能建造、新材料應用等前沿領域突破,強化“T”的核心競爭力;與此同時,聚焦鄉村文旅、鄉村振興、市政橋梁、大跨度空間結構、新能源及海外市場等國家重點支持的戰略領域,不斷拓展產業協同廣度,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全新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