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家技術領先公司來了。
高新技術企業在催生和壯大新質生產力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支撐作用。
目前,A股市場中,高新技術企業占比已超六成。證券時報·數據寶從技術實力和二級市場等維度進行盤點,梳理出高新技術企業中的“佼佼者”。
130家技術領先公司出爐
據數據寶統計,近一年來,由中原證券、中信建投、招商證券等62家券商機構研報覆蓋公司中,屬于科技類、高端制造業且標題含有“技術領先”“技術突破”“打破壟斷”等關鍵字詞的高新技術企業共有130家(以下統稱“技術領先公司”)。
從行業分布來看,上述130家公司分布于11個行業,電子、電力設備、機械設備、計算機行業公司數量居多,電子行業多達47家,電力設備共有23家。
近一年,共計42家公司獲得2家及以上機構的研報覆蓋(含單家機構多次發布研報),7家公司獲得5家及以上機構的研報覆蓋。
具體來看,電力設備行業的帝科股份、晶科能源均獲得11份研報覆蓋。華創證券等機構表示,帝科股份銀漿出貨保持行業領先,高銅漿料有望產業化突破;國聯民生證券等機構表示,晶科能源組件出貨規模領先、高效產線升級有序推進。
尚太科技獲8份研報覆蓋,公司鋰電負極材料國內市占率居首,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凈利潤4.79億元,同比增長34.37%。整體來看,公司產品出貨、業績獲樂觀預期。華西證券表示,公司負極材料領先供應商,產品放量盈利能力可期。
除上述公司外,獲得5份及以上研報覆蓋的公司有隆基綠能、佰維存儲、當升科技、廈鎢新能。
佰維存儲獲中泰證券、浙商證券、長城證券等機構關注,中泰證券表示,公司加碼布局晶圓級先進封裝,是存儲解決方案的領先者。在最新調研紀要中,公司表示其第一款國產自研主控eMMC(SP1800)已成功量產,性能優異,實測關鍵指標性能和功耗滿足客戶需求,已批量交付頭部智能穿戴客戶。SP1800以其領先的架構設計,為用戶提供了高性能、高可靠、多元化應用場景的存儲解決方案,從而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在智能穿戴應用方面,SP1800在性能和功耗方面進行了優化,并可實現定制化調整,其解決方案受核心客戶認可;在手機應用方面,SP1800支持TLC及QLC顆粒,迎合手機存儲QLC替代趨勢,其解決方案將于2025年量產;在車規應用方面,SP1800提供端到端數據保護,適合車規寬溫應用場景,其解決方案受核心客戶認可。
10家公司打破壟斷格局
根據券商研報的研究內容,上述130家公司中,有多家公司的核心技術有望打破壟斷或聚焦關鍵產業,據數據寶不完全梳理,這一類公司共有奕瑞科技、萊特光電、長陽科技等10家。
奕瑞科技是中國平板探測器制造的領軍企業。華安證券等機構研報指出,公司是X線影像設備一站式供應商,核心部件及解決方案快速增長,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萊特光電獲得4份研報關注。公司是國內為數不多能夠生產OLED終端有機材料企業之一。東北證券表示,公司打破海外壟斷,是OLED材料國產替代領軍者。
長陽科技是全球領先高分子功能膜高新技術企業。太平洋證券、華鑫證券等機構表示,國產CPI薄膜龍頭打破壟斷,反射膜全球領先,固態電池復合電解質膜技術領先。
聯影醫療是國產高端影像設備龍頭,研發的多款產品為國內首創。聯影醫療表示,公司自主研發的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DSA)uAngio AVIVA系統不僅在國內贏得廣泛臨床好評,更在2025年5月獲得美國FDA認證、6月取得歐盟CE認證,成為首個且唯一同時獲得NMPA、CE及FDA三重權威認證的國產DSA系統,實現從國內領先向全球認可的關鍵跨越。開源證券等機構表示,公司打破醫學影像壟斷格局,國內市占率持續提升,海外裝機快速放量驅動業績強勢增長。
機械設備行業的日聯科技是國內唯一實現閉管式熱陰極微焦點X射線源量產的企業,東興證券等機構表示,國產替代與結構性增長雙引擎助力公司打開長期成長天花板。
截至9月30日,這10家公司年內平均漲幅超過55%,生益科技、日聯科技年內漲幅均超過100%。
技術領先公司業績有望反轉
上述130家公司在二級市場、經營業績的表現如何?整體來看,這些公司市場表現優異,業績成長潛力可期。
從市場表現來看,截至9月30日,130家公司今年以來平均漲幅接近65%,股價翻倍公司25家,包括舒泰神、仕佳光子、芯原股份等;也有少數公司年內股價下跌,包括晶科能源、寶信軟件、天合光能等。
舒泰神年內漲幅居130家公司首位,超過370%。公司注射用STSP-0601(“波米泰酶α”)用于伴抑制物血友病A或B患者出血按需治療已取得IIb期臨床研究總結報告,今年1月已公告的IIb結果已達到主要有效性終點。
仕佳光子年內漲幅超過335%,公司是國內先進的光電子核心芯片供應商。
漲幅接近250%的芯原股份是一家依托自主半導體IP,為客戶提供平臺化、全方位、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務和半導體IP授權服務企業。行業機構IPnest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公司半導體IP授權業務市場占有率位列中國第一、全球第八。
從成長性來看,自2021年以來,上述130家公司凈利潤于2024年首次下滑,今年上半年公司整體凈利潤迎來反彈,同比增長近20%。結合機構一致預測數據,按可比口徑統計,這130家公司2025年全年凈利潤增幅有望接近45%,2026年有望超過38%。根據券商研報,這些公司主要受益于核心技術的落地、“反內卷”政策的推進、領先的市場地位持續打開業績成長空間。
籌碼大幅集中的績優潛力股僅5只
從股東戶數來看,這130家公司中,有11家最新股東戶數較今年二季度末有所下降,4家公司下降幅度超過10%,包括朗新集團、吉大正元、意華股份等。
吉大正元最新股東戶數3.94萬戶,較二季度末下降近27%。公司是國內資質領先的密碼廠商,國家首批商用密碼產品生產定點。
結合機構一致預測數據來看,上述11家籌碼集中公司中,股東戶數下降幅度超過5%,且機構一致預測2025年、2026年凈利潤增幅持續超過10%的公司僅有5家。
朗新集團最新股東戶數較二季度末降幅超過40%,東方證券表示,公司是能源數字化領先者,前面擁抱AI、區塊鏈新技術。公司在投資者關系互動平臺表示,其與螞蟻國際緊密協作,與在東南亞、中東、非洲等超過10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支付錢包合作,開展公共事業繳費、本地電商和生活服務、數字娛樂等服務場景的數字化建設和運營服務。根據機構一致預測,公司2025年凈利潤增幅有望接近300%,2026年有望超過30%。
意華股份連接器及其組件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國金證券表示,公司綁定頭部優質客戶,AI驅動公司連接器業務放量。公司獲機構一致預測2025年、2026年凈利潤增幅持續超過25%。
貝達藥業獲機構一致預測公司2025年、2026年凈利潤增幅持續超過30%,西南證券表示,公司多個腫瘤創新藥商業化加速,核心產品保持市場領先,未來境內外市場可期;在研管線推進順利,多品種長線潛力待釋放。
從市場表現來看,這5家公司中,朗新集團年內漲幅領先,意華股份、電科數字漲幅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