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計劃更換手機時,筆者發現某熟悉品牌的主力機型已從曲面屏改為直屏。作為始終偏好直屏設計的用戶,不禁感慨廠商終于回歸實用需求,不再執著于曲面屏的“炫技”路線——這一曾被安卓陣營奉為“高端標配”的設計,正在悄然退出主流舞臺。
回溯曲面屏的興起,2015年三星推出首款雙曲面手機Galaxy S6 edge,5.1英寸的弧形屏幕,此后安卓陣營高端機型紛紛跟風,仿佛只有搭載曲面屏,才能撐起高價定位、彰顯產品檔次。彼時,曲面屏生產成本遠超普通直屏,且三星作為主要供應商產能有限,廠商需排隊搶購、貨源緊張,三星也借此賺取了高額利潤。
曲面屏的走紅,實則與手機行業追求高屏占比的趨勢深度綁定。手機廠商為縮減邊框、提升屏占比,連前置攝像頭都采用屏下隱藏設計;而曲面屏更是將這一趨勢推向極致,不僅填滿正面空間,更向機身兩側侵占。
但這種“延伸”的實際價值,卻經不起檢驗:側面新增的顯示面積十分有限,且彎曲區域因光線折射,易出現色彩失真、邊緣發綠等問題,影響觀影與游戲體驗。更讓用戶頭疼的是握持感:曲面屏邊框弧度陡峭,長期握持易產生硌手感;若加裝側面加寬的保護殼,雖能緩解硌手問題,卻也讓曲面屏的設計意義大打折扣。
曲面屏還有成本高與保值率低的問題。曲面屏很容易摔碎,維修師傅動輒索要千元以上;而在二手市場,曲面屏手機的保值率也遠低于直屏機型,足見市場對其認可度有限。
為何這樣一款的設計,能長期占據安卓旗艦機的標配清單?本質上,是手機行業陷入創新瓶頸后的無奈選擇:當CPU、攝像頭等核心配置的升級進入平緩期,屏幕作為用戶直觀感知的部件,哪怕只是形態上的微小改變,也能成為廠商差異化競爭的“噱頭”。曲面屏恰好具備生產難度高、供應商少的特性,既能制造稀缺感,又能通過高成本抬高產品定價,成為廠商“炫技”的工具,其核心價值并非改進用戶體驗,而是為“高端定位”背書。
這場狂歡的退潮,始于2024年巴塞羅那MWC展會:當年率先推出曲面屏的三星,其最新款Galaxy S24 Ultra以直屏亮相,這一轉折引發行業關注。此后,安卓陣營廠商紛紛跟進:華為Mate 80系列全系采用2.5D純直屏,OPPO Find X8系列、小米17系列更以“無曲屏”作為核心賣點。從市場反饋看,消費者對這一變化并無惋惜,曲面屏帶來的好處實在太少。當曲面屏從高端象征淪為“過時設計”,曾經追捧的熱度也迅速消散。
值得深思的是,自始至終,蘋果從未推出過曲面屏手機。這家企業始終堅持“簡潔好用”的產品初心,未參與這場曲面屏競賽,而是在直屏技術上持續優化。
當然,我們不必全盤否定曲面屏的價值,它雖非手機發展的主流方向,卻是行業探索中的一次嘗試,更不能否認其商業化成功。如今,曲面屏的競賽落幕,但手機行業的創新不會停止,廠商終將找到新的突破口吸引消費者。只是希望未來的創新,能更多錨定用戶真實需求,而非陷入“為炫技而炫技”的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