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關注的是,銀行密集在發行“二永債”(二級資本債、永續債)的同時,正掀起“二永債”贖回潮。
9月23日,中國銀行公告稱,已全額贖回10年期固定利率、規模為600億元的減記型二級資本債券。該債券于2020年9月17日發行,本期債券設有發行人贖回權,發行人有權在本期債券第五個計息年度的最后一日贖回本期債券。
同日,光大銀行公告稱,2020年9月,該行發行了規模為400億元的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根據規定,發行人有權在本期債券第五年付息日,即2025年9月22日全部或部分贖回本期債券。截至本公告日,經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認可,該行已行使贖回權,全額贖回了本期債券。
9月15日,建設銀行公告稱,全額贖回2020年9月份發行的650億元二級資本債券;同日,齊魯銀行公告稱,該行2020年9月份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了規模為30億元的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經監管部門批準,該公司已行使贖回權并全額贖回了本期債券。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9月24日,我國商業銀行贖回“二永債”的累計金額為2643.85億元。
對此,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近期銀行密集贖回“二永債”,是利率環境變化、監管要求升級與資本管理需求共同作用的結果。未來,“二永債”仍是銀行重要的資本補充工具。
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武澤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利率下行的背景下,銀行贖回高成本舊債并以更低利率發行新債,可有效降低利息支出,緩解凈息差壓力。而且,二級資本債存續滿5年后,其資本計入比例將逐年遞減,通過“贖舊發新”的動態置換,新債可全額計入對應資本層級,能提升資本補充效率。此外,執行贖回操作需要巨額資金流出,很多時候被市場視為銀行經營穩健的信號,有助于維持市場聲譽與投資者信心。因此,這三方面因素共同推動了本輪銀行的集中贖回行為。
他認為,未來“二永債”市場仍將呈現“大行穩發、小行快進”的結構性特征,中小銀行需通過多元化渠道增強資本可持續性。
博通咨詢首席分析師王蓬博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此番“二永債”“贖回潮”的主要原因在于當前市場利率處于歷史低位,許多銀行選擇贖回前期發行的高利率二永債,是為了隨后以更低利率發行新債,從而有效降低財務成本、優化負債結構。隨著近年來銀行資本補充工具使用趨于成熟,監管審批效率提升,贖回后續發可能成為一種常態化資本管理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