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博說
提到指數增強基金,“量化”往往是一個繞不開的詞。
那么在這類產品的運作中,“量化”究竟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又是如何做到“增強”的?
今天我們就來揭秘看看,指數增強背后的量化模型是如何運作的。
多因子模型的核心:
常說的“因子”是什么?
想要實現對指數“增強”的效果,直觀理解,就得“主動”做一些偏離指數的動作。比如適當增配一些未來可能表現更好的公司,減配一些未來可能表現更差的公司。
那么問題來了,如何用量化方式評估和判斷一家公司未來股價表現如何?
這里就不得不提,量化多因子模型的核心成員——“因子”。
因子可以理解為一種“標簽”或者“特征”,比如我們來形容一個人,可以有性別、身高、體重等特征,在量化投資里,因子就是用來描述股票的“特征”。
量化投資模型會同時考慮很多個因子,就像我們看人不能只看身高,還要看其他方面一樣。博道量化團隊的因子庫就涵蓋幾百個因子,從不同角度去評估股票的價值和風險。
根據股票的定價公式,這些因子通??梢苑譃椤盎久骖悺焙汀傲績r類”,前者側重深度邏輯,后者側重統計規律。比如,前者包括成長、盈利、質量、預期類因子,后者包括量價和估值因子,它們作為評估股票的標準,能夠從各個維度,對市場上的幾千只股票進行打分。
多因子模型的運作:
“增強”究竟如何實現?
了解了“因子”,那么量化多因子模型就很好理解了。以博道多因子模型為例,增強過程就像一條分工明確的生產流水線,這條流水線一般可以分為三個環節:
第一, 個股分析。
在這個環節中,模型里的各類因子,它們作為評估股票的標準,從各個維度,對市場上的幾千只股票逐一進行打分,并根據最終得分進行排序。
第二, 組合生成。
在這個環節,模型會根據不同的基準和風險約束,進一步篩選符合條件的股票。比如標準的指數增強基金,就有嚴格的成分股占比限制。由此篩選出來的個股,根據之前的最終得分情況,被賦予不同的權重比例,進而形成最終的股票組合。
第三, 日常運作。
這個環節主要是優化交易以最小化成本;同時實時監控組合最終的業績表現,將結果反饋給前臺。
總結來說,相較主動投資靠人來決策,量化投資決策依靠的是紀律的、專業的量化模型,從個股分析到組合生成再到日常運作,每一個環節各司其職,保證模型穩定運作的同時,挖掘更多超額收益空間。
量化多因子模型:
指數增強的“天生好拍檔”
說了這么多,最后如果要給“量化”一個定位,可以說是指數增強的“天生好拍檔”。
指數增強既要緊跟指數,又要在諸多股票中找出“優質潛力組合”,對于選股的廣度和效率都有很高要求,想達到標準,單靠人工有時候難免“心有余而力不足”,而量化策略正好能派上大用場。
以博道基金的量化模型為例,目前采用的多因子體系是根據兩套框架(一套傳統框架+一套AI全流程框架)運行的結果,最后統一進行組合優化,其策略幾乎完全依賴量化模型,排除人為干預。
量化方式做增強有幾個優勢,其一更穩定,使投資管理免受情緒影響,保持策略邏輯的一致性;其二更精準,能從海量數據中挖掘出細微優勢;其三更高效,能動態更新來保持模型的有效性,調倉更加靈活及時,因此和指數增強可謂是很合拍!
當然,量化不是唯一的增強方式,“增強”也可以靠主動方式實現,但依賴人的判斷容易波動大,超額不穩定難免影響持有體驗。所以說,如果“指數”是起點,“增強”是目標,那么“量化”就是實現路徑之中,希望讓投資者在持有過程中走上更舒緩平坦的“上坡路”。
風險提示: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承諾,非基金宣傳推介材料。如需購買相關基金產品,請您關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相關規定、提前做好風險評測,并根據您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購買與之相匹配的風險等級的基金產品。請在進行投資決策前,務必仔細閱讀基金的法律文件(招募說明書、基金合同、基金產品資料概要等),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鹩酗L險,投資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