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了中國采購經理指數。10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49.0%,比上月下降0.8個百分點;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0.1%,比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0.0%,比上月下降0.6個百分點,我國經濟總體產出保持總體穩定。
分析認為,10月份,盡管制造業市場供需兩端有所偏弱,企業活力也有所承壓,但是制造業仍有亮點,加上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繼續落地顯效,宏觀經濟仍具備趨穩運行基礎。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的細分指數變化顯示,節日消費帶動作用明顯,基礎建設投資相關活動有加速啟動跡象。
制造業短期波動
10月份,制造業PMI為49%,結束連續2個月上升走勢。13個分項指數同上月相比均有所下降,降幅在0.1至2.6個百分點之間。大中小企業運行也均有所承壓。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首席統計師霍麗慧表示,10月份,受“十一”假期前部分需求提前釋放及國際環境更趨復雜等因素影響,制造業生產活動較上月放緩。
數據顯示,10月份,制造業生產指數為49.7%,較上月下降2.2個百分點,連續5個月運行在擴張區間后降至收縮區間,但指數仍接近50%,顯示制造業生產活動較上月小幅放緩。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師文韜認為,導致生產活動小幅放緩的原因,一是由于當前國際貿易不確定性影響市場需求和企業預期,制造業企業生產意愿趨于謹慎。二是從歷史數據來看,多數年度內由于長假等季節性因素以及部分細分行業由旺季向淡季轉換等原因,10月份生產指數較9月份有所下降,今年這一趨勢有所延續。
需求是影響生產的重要因素。10月份,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5.9%,較上月下降1.9個百分點,為今年以來的次低點,僅高于美國關稅政策劇變的4月份。文韜表示,10月份是多個制造業細分行業的傳統旺季,但今年10月,由于全球經濟增長承壓、國際貿易不確定性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制造業出口需求明顯收緊,拖累整體制造業市場需求偏弱運行。
需要指出的是,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和消費制造業是我國出口的主體。10月份數據顯示,三個行業出口新訂單均較上月明顯收緊,給我國制造業市場需求整體帶來明顯擾動。
三大重點行業保持擴張
數據也顯示,10月份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和消費品行業等三大重點行業PMI保持擴張,分別為50.5%、50.2%和50.1%,繼續位于擴張區間。
霍麗慧表示,相關數據明顯高于制造業總體水平,行業支撐作用持續顯現。
文韜表示,10月份,雖然在國際貿易不確定性的影響下,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和消費品制造業的出口都明顯收緊,但三大行業的PMI均保持在擴張區間,且三大行業的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都運行在51%左右,表明在國內超大規模市場穩定發力、“兩新”等政策效能持續顯現的情況下,制造業中的新動能和消費品制造業仍都保持穩中有增態勢,供需兩端穩定擴張,較好托底制造業整體運行。
值得注意的是,10月份,隨著反“內卷式”競爭相關政策穩步推進,制造業中的市場價格積極變化繼續累積。具體來看,裝備制造業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均連續3個月環比上升,其中10月出廠價格指數創2024年6月以來新高;高技術制造業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較上月均有所上升,其中出廠價格指數創今年以來新高。結合來看,當前新動能原材料和產成品價格聯動向好運行。
此外,10月份消費品制造業購進價格指數較上月下降2.5個百分點至50%以下,出廠價格指數較上月上升0.4個百分點至49%以上,顯示消費品制造業原材料成本壓力有所減輕,銷售價格有所回穩,對于利潤率水平相對較低的消費品制造業行業來說,這一價格變化有利于行業實現效益。
投資和消費活動有積極變化
10月份中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0.1%,較上月微幅上升0.1個百分點,今年以來持續保持在50%及以上的水平。
霍麗慧介紹,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繼續擴張,景氣水平有所回升。從行業看,在國慶、中秋節日效應帶動下,與居民出行消費密切相關的鐵路運輸、航空運輸、住宿、文化體育娛樂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均位于60.0%及以上高位景氣區間,市場活躍度較強;受“雙十一”促消費活動等因素帶動,郵政業商務活動指數升至70.0%以上,業務總量加快增長;同時,保險、房地產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均低于臨界點,景氣度偏弱。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師武威認為,細分指數變化顯示,不僅節日消費帶動作用明顯,基礎建設投資相關活動也有加速啟動跡象。
10月份,土木工程建筑業商務活動指數較上月明顯上升,環比升幅超5個百分點,升至55%以上;新訂單指數升至49%以上,環比升幅接近2個百分點。
武威表示,數據變化顯示,四季度伊始,基建投資相關的建筑活動有加速啟動跡象,為四季度投資發力穩增長奠定較好基礎。四季度,基建相關資金的投放速度將有所提升,資金向實物工作量的轉化也將有所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