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座談會引發聚酯行業廣泛關注。
多位市場人士向期貨日報記者透露,國家相關部門近日召開PTA和瓶片龍頭企業座談會,圍繞行業運行情況、在建項目進展展開交流,并聽取企業建議。
在PTA和瓶片行業供需錯配、利潤微薄的背景下,此次座談會被業內視為防范化解“內卷式”競爭、促進行業平穩運行的重要舉措。
據了解,當前聚酯行業處于產能集中投放期,且企業盈利狀況不佳。但從細分領域來看,PX產能利用率保持良好,而PTA卻因“內卷式”競爭面臨經營挑戰。
對此,國投期貨化工首席分析師龐春艷表示,數據顯示,今年PTA開工負荷均值不足80%。10月下旬,PTA現貨加工差最低時不足100元/噸,遠低于行業正常的加工成本水平,企業生產面臨虧損。與此同時,瓶片行業的處境也不太樂觀,1—10月現貨加工差均值在400元/噸左右,低于企業正常的成本線,最低時跌破300元/噸,企業身處現金流虧損的困境。
對此,恒逸國貿研發總監王廣前告訴記者,PTA頭部企業的規模都很大,若長期凈虧損150~200元/噸,年均虧損額將在15億元~20億元,這對行業發展是十分不利的。
“盡管PTA和瓶片行業面臨低加工費的局面,但短期內行業產能大幅出清的可能性不大。”紫金天風期貨分析師劉思琪表示,多數產能投放的年限較短,產能出清需要時間。
不過,王廣前認為,從產能利用率的角度來看,當前聚酯行業的產能利用率仍好于上一輪下行周期(2014—2015年)的底部。此外,與國內其他工業品相比,聚酯產業鏈的產能利用率仍處于前列。
面對上述困境,聚酯行業尤其是瓶片行業已開始“反內卷”。龐春艷介紹,當6月瓶片加工差降至300元/噸后,行業開工負荷開始從88%以上逐步降至70%附近,加工差隨之回升,10月中下旬最高時突破550元/噸,創近一年來新高。這既得益于行業自律性減產,也與聚酯行業利潤被動修復有關。
劉思琪表示,聚酯行業的“反內卷”措施主要是通過增加裝置檢修頻率和時長、供應商聯合減產等方式推進。“今年PTA主流供應商檢修時長較往年明顯增加,雖然有部分新產能投放,但老產能進入長停狀態,PTA產量增速仍低于產能增速。瓶片大廠自6月底起實施聯合減產,一直持續至10月底,帶動瓶片社會庫存下降,行業加工差也實現低位修復。”她說。
記者注意到,近一周聚酯板塊走強,其中PX和PTA期貨快速反彈。對此,受訪人士普遍認為,這主要是受成本推動、需求提振及政策預期等因素影響。
龐春艷表示,一方面,原油價格回升給聚酯行業帶來成本支撐;另一方面,為迎接“雙11”下游備貨增加,疊加全國降溫帶動紡織服裝市場轉好,織造企業訂單回升、庫存下降,推動滌絲產銷放量。此外,上述龍頭企業座談會召開后,市場對行業祭出減虧措施抱有期待。
不過,龐春艷提醒,11月紡織服裝生產負荷或高位回落,聚酯需求存在轉弱預期,因此聚酯行業加工差修復空間有限,后續聚酯行業相關品種的價格走勢仍需關注油價波動。
劉思琪認為,當前聚酯板塊反彈的邏輯是市場對上述座談會抱有預期,未來行業利潤持續改善的關鍵還在于供應的縮減情況。
展望后市,受訪人士普遍認為,隨著產能投放放緩及消費回升,聚酯行業產能將逐步消化,行業產能利用率和加工差水平有望得到改善,但想要實現良好的盈利水平仍需時間。
龐春艷認為,未來聚酯行業的減虧措施會更多集中在新產能推進放緩、老舊產能節能減排改造加快等方面,但供應充裕的格局難以根本改變。
劉思琪則認為,若明年PTA和瓶片新增產能有所放緩,需求又穩定增長,屆時二者的供需結構有望好轉。但短期內,聚酯行業仍面臨需求淡季和季節性累庫的壓力。
王廣前也認為,未來隨著前期投放的產能逐漸消化,以及頭部企業間市場份額競爭調整完畢,聚酯行業對經營效益改善和資產負債表優化的訴求將逐步提高。與此同時,聚酯產業鏈的技術升級和降成本路線已接近極致,未來行業終將逐步擺脫“內卷式”競爭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