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晚,中工國際(002051.SZ)發布2025年第三季度報告。報告顯示,公司前三季度整體經營保持穩健態勢——國際工程業務持續釋放強勁增長動能,裝備制造、咨詢設計等板塊同步穩步推進,疊加充足的在手訂單儲備,為“十四五”收官與“十五五”開局構建了堅實的發展基礎。
從核心財務指標觀察,2025年第三季度中工國際的盈利水平與現金流實現“雙改善”,經營質量進一步優化。具體來看,第三季度公司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6503.44萬元,同比增幅高達54.38%,盈利增長勢頭顯著。
這一盈利增長主要源于兩大核心驅動因素:一方面,上年同期受人民幣升值影響,公司產生較大規模匯兌損失,而本季度匯率波動對利潤的負面干擾明顯減弱,財務端壓力有效緩解;另一方面,哈薩克斯坦江布爾州年產50萬噸純堿廠、尼加拉瓜蓬塔韋特國際機場等重點項目陸續進入執行高峰期,項目推進效率提升帶動收入確認節奏加快,直接推動盈利能力穩步提升。
現金流層面同樣表現亮眼。2025年1—9月,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達6.76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40.10%。這一增長得益于土耳其圖茲湖天然氣儲庫三期、伊拉克穆薩納省哈德爾區100床醫院等重要項目順利生效,項目收匯進展順利,現金流入規模顯著增加,為公司后續業務拓展與項目履約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保障。
業務拓展維度,中工國際前三季度的擴張節奏明顯加快。2025年1—9月,公司新簽合同額合計達30.31億美元,同比增長35.07%,其中國際工程業務作為核心增長引擎,持續貢獻關鍵動能。單看三季度,公司國際工程業務新簽重要合同3個,合同額7.55億美元,重點覆蓋基建與能源兩大核心領域,包括尼加拉瓜蓬塔韋特國際機場配套道路工程項目、伊拉克SIBA氣田作業中心FEED設計服務項目;從全年累計數據來看,1—9月國際工程業務新簽重要合同數量增至13個,新簽合同額18.81億美元,同比增長19.58%。更值得關注的是,同期國際工程承包業務生效合同額達16.21億美元,同比激增93.90%,標志著公司海外項目轉化效率顯著提升,已成為拉動整體增長的核心力量。
在手訂單的充足儲備,則為公司未來業績增長注入“強心劑”。截至2025年9月末,公司國際工程業務主要在執行項目達38個,在手合同余額105.00億美元,海外業務增長確定性較強;國內業務方面,國內工程承包業務已簽約未完工項目合同金額40.22億元,咨詢設計業務已簽約未完工項目合同金額46.23億元,裝備制造業務累計已簽約未完工項目合同額37.91億元,國內三大業務未完工合同總額超124億元。國際與國內訂單的雙重保障,將為公司未來2—3年的收入穩定增長提供堅實支撐。
在國際業務領跑的同時,裝備制造與咨詢設計業務也實現穩步擴張,成為業績增長的重要補充。裝備制造領域,2025年第三季度新簽合同額3.69億元,成功拿下哈倫阿爾山滑雪場脫掛索道、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垃圾吊、灰渣吊、汽機吊等標志性項目,前三季度累計新簽合同額9.63億元,業務覆蓋范圍與項目技術復雜度持續提升;咨詢設計業務表現同樣穩健,三季度新簽合同額3.80億元,1—9月該業務累計新簽合同額13.27億元,為基建領域的業務拓展提供重要助力。
同日,公司股東會審議通過股份回購方案,中工國際將在12個月內完成5000萬元至1億元金額的注銷式回購,彰顯公司對未來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和責任擔當。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董事會當日還審議通過全資子公司開展不超過8億元應收款項資產支持專項計劃(ABS)的議案,據公司介紹,這是公司與政策性信用保險機構的再次協同創新,將國內ABS融資工具首次應用于境外工程項目,有望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業務模式,為更好推動國際產能合作與中國制造“走出去”探索新路徑。
在“十四五”即將全面收官、“十五五”全面開啟的關鍵節點,中工國際憑借國際工程業務的高速增長、財務數據的結構性改善、多業務板塊的協同發力,融資模式不斷創新,展現出強勁的發展韌性。展望未來,隨著海外重點項目的持續推進、國內業務的穩步拓展,公司有望在國內外基建市場的機遇中進一步鞏固競爭優勢,為長期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