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雙十一節點,具身智能機器人行業一改往日的“概念炒作”,開始用實實在在的訂單量證明其商業化的加速。
10月以來,從上市公司到初創企業,億元級大單頻出,同時產品價格迅速下探至“萬元時代”,市場熱度空前。
行業在迎來首批規?;唵蔚耐瑫r,也正經歷著從“技術驅動”到“市場驅動”的關鍵轉折。
然而,訂單火爆的背后,一場關于交付能力與產品質量的嚴峻考驗已悄然來臨,這將決定哪些玩家能在這場殘酷的淘汰賽中率先沖線。
(圖為越疆科技Atom人形機器人在PCB質檢場景工作)
場景突破與價格下探:行業迎來“訂單收獲期”
2024年被業內視為“具身智能元年”。
年尾的這波訂單潮,標志著行業已從年初的技術展示步入真實的商業落地階段。
頭部企業在大額訂單上實現關鍵場景突破。港股市場上,越疆科技與優必選相繼斬獲大單。
10月29日,越疆科技(02432.HK)宣布與瑞德豐簽署超8050萬元采購合同,成為業內首家將具身智能機器人正式引入新能源精密制造核心場景的企業。
此前,10月19日,優必選(9880.HK)中標1.26億元的“廣西具身智能數據采集及測試中心”項目,使其Walker系列人形機器人全年訂單總額突破6.3億元。這不僅為行業提供了示范案例,也驗證了在高端制造、科研等特定場景下的剛需價值。
除了上市公司,初創公司里也出現了億級“大單”。9月11日,智平方與惠科股份子公司深圳慧智物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達成全球半導體顯示領域的首個具身智能戰略合作,將在未來三年內部署逾1000臺具身智能機器人,訂單金額超4億元。
可以見得,上半年具身機器人公司在場景上的開拓,至年底已經進入訂單收獲期。目前頭部玩家在各自適合的優勢場景上,都已取得了相應的成績。
在訂單之外,人形機器人的價格正以驚人速度變得“親民”。從年初的數十萬元級別,迅速進入“萬元時代”。
今年7月,宇樹科技發布面向教育、科研及開發者群體的R1雙足人形機器人,3.99萬元的起售價已為行業價格競爭埋下伏筆。
10月23日,松延動力發布“Bumi(小布米)”的預售,定價9998元,首次將人形機器人價格打入千元級。而這樣極具性價比的產品,讓其一小時內訂單突破100臺,2天內首批500臺宣告售罄。
此外,具身機器人的渠道正在拓寬,銷售渠道從B端直接拓展至天貓、京東等直面消費者的電商平臺,目標客群也從工廠延伸至極客和開發者。這一變化極大地降低了體驗門檻,為未來潛在的規?;瘧眠M行前期市場鋪墊。
10月24日程序員節,加速進化宣布Booster K1上架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而松延動力的“小布米”也已在京東上架。
在京東平臺上,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Booster K1極客版目前已經有687人預約搶購;小布米則有613件預售。人形機器人在這個“雙十一”也成為電商平臺上的一大看點。
有業內分析師指出,“訂單的爆發是上半年場景開拓的自然結果。當前,頭部玩家在各自優勢領域已初步完成‘可行性驗證’,下一步的關鍵在于將訂單轉化為可復制的商業模式。”

從“秀肌肉”到“拼交付”:行業進入殘酷的淘汰賽
訂單的狂歡之后,供應鏈管理、批量生產、質量控制和售后支持等現實挑戰接踵而至,行業競爭的核心正從技術演示轉向硬核的工程化與交付能力。
近期,具身機器人行業內人才風向轉變,就預示了行業焦點遷移。
一位專注于科技領域的投資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坦言,“這波具身智能的創業熱潮已接近階段性尾聲,該出來的頂尖技術專家大多已入場?!?/p>
他認為,現在,市場關注的重點不再是華麗的模型演示,而是誰能穩定、高效地把產品做出來。
上述投資人還透露,當前業內的“搶人”大戰已從之前的AI算法工程師,轉向了經驗豐富的機械結構、硬件工程和供應鏈管理人才。這一微妙變化清晰地表明,行業已過了“秀肌肉”的PPT階段,進入了真刀真槍的“制造階段”。
而交付承諾背后,是信心也是壓力。部分企業已經意識到交付環節的重要性,并開始將其作為新的競爭壁壘。
例如,加速進化公司為其電商產品打出“雙11全款訂單今年12月底未交付則3倍賠付”的承諾,這既是對自身供應鏈的自信,也無形中給同行帶來了巨大壓力。
能否按時、保質地完成現有訂單,將成為資本市場和客戶衡量企業實力的新標尺,一場圍繞訂單兌現效率的行業大考已經拉開帷幕。
可以預見,隨著資本和市場趨于理性,那些只有技術概念而無法實現規模化、可靠交付的企業將面臨淘汰。而能夠順利通過這場“交付大考”的公司,才有資格參與下一輪關于產品迭代與生態構建的競爭,真正引領具身機器人行業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