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輪“降息潮”來襲。
北京時間10月30日,在美聯儲宣布降息25個基點后,阿聯酋央行、卡塔爾央行、巴林央行、沙特央行集體宣布降息25個基點。稍早前,加拿大央行也宣布降息25個基點。
值得注意的是,美聯儲未來的降息路徑存在著較大的變數。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對于12月應如何行動,官員們存在明顯分歧,12月再次降息并非板上釘釘。有分析指出,美聯儲未來貨幣政策的路徑充滿了高度不確定性。據CME“美聯儲觀察”,截至發稿,美聯儲12月降息25個基點的概率降至67.8%。
“降息潮”來襲
繼美聯儲宣布降息后,全球多國掀起“降息潮”,具體來看:
阿聯酋央行宣布,下調基準利率25個基點。
卡塔爾央行、巴林央行將存款利率下調25個基點。
沙特央行將正、逆回購利率均下調25個基點。
北京時間10月29日深夜,加拿大央行宣布,因美國關稅帶來的沖擊,下調政策利率25個基點至2.25%。這是加拿大央行連續第二次會議降息,該國利率目前處于2022年7月以來最低水平。
受美國關稅政策的沖擊,加拿大經濟在二季度萎縮了1.6%,市場正在擔憂三季度可能難以回正。加拿大央行預測,第三季度年化增長為0.5%,第四季度為1%。
加拿大央行官員們在利率決議中寫道:“加拿大經濟正面臨艱難的轉型。貿易沖突造成的結構性損害降低了經濟的供給能力并增加了成本,這限制了貨幣政策在維持低通脹的同時刺激需求的作用。”
加拿大央行行長蒂夫·馬克萊姆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這不僅是周期性下滑,而是結構性變化。美國已轉向保護主義。與美國做生意變得更難了。企業現在不得不尋找新市場并重新配置供應鏈,這些都會增加成本。”
他還強調,在當前形勢下,貨幣政策的作用有限。貨幣政策不能針對鋁、鋼鐵和汽車等特定行業,也不能幫企業開拓新市場。現在貨幣政策能做的,是盡量減緩受重創行業向其他經濟部門的溢出效應,并盡力幫助經濟適應這一結構性變化。
政策聲明表示,如果通脹和經濟活動大體按10月預測演變,管理委員會認為目前的政策利率處于一個大致合適的水平,既能使通脹接近2%,又能在這一結構性調整時期幫助經濟。
另外,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日本央行也將于周四晚些時候公布利率決議。
市場普遍預期,歐洲央行將在此次的貨幣政策會議上維持其關鍵利率在2%不變。8月歐元區整體CPI年率錄得2.1%,核心CPI為2.3%,服務業通脹雖從4月高點4.0%回落,但仍維持在3.1%的高位。
日本方面,因政治壓力風險,日本央行本月加息的預期已大幅降溫。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去年曾稱加息是“愚蠢之舉”,令投資者心存戒備。高盛表示,其基準預期是日本央行會在明年1月份加息。
美聯儲的變數
值得注意的是,在鮑威爾“打擊”降息預期之后,美聯儲未來降息路徑的不確定性陡增。
鮑威爾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市場預期的12月份再度降息“遠未成定局”。美國政府停擺可能會影響12月的議息會議,在缺乏數據的情況下,可能有必要更加謹慎,經濟數據缺失可能構成暫停利率調整的理由。
此番表態落地后,美聯儲12月降息的概率驟降。據CME“美聯儲觀察”,截至北京時間10月30日09:00,美聯儲12月降息25個基點的概率降至67.8%,維持利率不變的概率為32.2%。在鮑威爾表態之前,美聯儲12月再次降息25個基點的概率為95.3%。
號稱“美聯儲傳聲筒”的華爾街日報記者 Nick Timiraos在最新文章中表示,鮑威爾罕見地強硬表態,不僅凸顯了FOMC內部日益加劇的分歧,也表明在經濟數據“盲飛”的背景下,未來貨幣政策的路徑充滿了高度不確定性。
Timiraos指出,鮑威爾的講話清楚地表明,隨著他口中“越來越多的官員”對進一步降息的必要性提出質疑,本輪寬松周期中最輕松的部分可能已經結束。與此同時,隨著每一次降息的推進,何時停止降息的問題也變得愈發緊迫。
Timiraos文章援引耶魯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前美聯儲高級顧問William English表示,數據缺失意味著“自9月以來他們學到的東西不多,這使得他們的立場可能與9月時相近,但圍繞這一點的不確定性范圍更廣了”。
普渡大學商學院院長、前圣路易斯聯儲主席James Bullard認為,美聯儲12月降息的前景“比市場目前認為的要微妙一些”。他指出,強勁的消費者支出和經濟增長,加上近期的通脹挫折,可能成為放緩降息步伐的理由。
排版:羅曉霞
校對:王錦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