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中國精算師協會在2025金融街論壇年會“金融街發布”成果專場發布活動上發布《中國人身保險業經驗生命表(2025)》(下稱“第四套生命表”)。金融監管總局同步印發《關于做好〈中國人身保險業經驗生命表(2025)〉發布使用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對人身保險業科學規范使用第四套生命表提出了具體要求。
中國精算師協會相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表示,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醫療衛生水平不斷提升,人民群眾預期壽命持續延長,保險人群死亡率呈現出新的變化與趨勢,原有生命表已不能科學地反映實際風險狀況,制約了人身保險業風險管理的有效性和服務保障水平的提升。
據悉,第四套經驗生命表包括養老類業務表、非養老類業務一表、非養老類業務二表和單一生命體表。其中,單一生命體表為首次編制,切實反映保險人群個體生命規律,提升其與人口死亡率的可比性。
生命表是保險產品定價、準備金評估和風險管理的重要基礎工具。《通知》對此進行了規范:要求保險公司根據產品的責任特征,按照審慎性原則確定死亡發生率;按照精算規定評估法定責任準備金的最低標準時,審慎判斷產品主要責任,選擇適用的發生率表類型;確保紅利計算的公平性,保護保單持有人合法權益。
保險公司使用生命表的主體責任進一步被壓實。《通知》要求,保險公司切實發揮精算在風險保障與風險計量等方面的關鍵作用,建立健全產品精算管理的內部決策機制,建立可檢視、可計量的回溯機制。具體來看:保險公司應當切實發揮精算在風險保障與風險計量等方面的關鍵作用,在厘定產品費率和法定責任準備金評估時,應當對死亡發生率與實際經驗可能存在的偏離度進行合理評估,并列明偏離度評估區間。
金融監管總局有關司局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表示,第四套生命表反映的人群風險變化特征,有助于保險公司科學精準設定保險保障責任,提供更加豐富多樣、質優價穩的保險產品,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保險保障和財富管理需要。《通知》則有助于行業持續提升產品定價精準性、科學性,強化風險防控前瞻性、有效性,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
中國精算師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張曉蕾對上海證券報記者分析稱:生命表養老類業務表科學量化了保險人群人口老齡化與預期壽命演進趨勢,保險公司可基于保險人群風險變化特征,科學設定養老保障責任,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養老保障需求;生命表非養老業務一表和二表刻畫了保險人群死亡率風險特征,有助于保險公司更好地提供死亡風險保障,在個體遭受重大風險沖擊時,及時、有效地提供經濟補償,維護個體與經濟社會穩定;單一生命體表則切實反映了保險人群個體生命規律,全球第一的樣本量支持分人群、分地域、分死因等多維度分析,為保險公司細化客群分類、優化保險責任提供科學依據。
據悉,下一步,金融監管總局將督促行業落實《通知》要求,持續做好生命表的應用和檢視工作,不斷增強數據治理能力,提升保險保障水平;嚴格生命表等各類精算參數監管,強化精算工作人員責任,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引導行業科學運用生命表等基礎工具,發揮保險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