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商務部等五部門發布了《城市商業提質行動方案》(下稱《方案》),從完善城市商業布局體系、推動城市商業業態升級、豐富優質商品服務供給、強化城市商業運行保障、優化城市商業空間利用、完善城市商業發展規劃、健全城市商業管理體制等方面提出21項主要任務,提升商品和服務消費,充分發揮城市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樞紐作用。
《方案》提出,完善網絡布局,推動步行街(商圈)設施改造和業態升級,創新發展特色商業街區,擴圍升級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同時,要面向不同層級領域消費需求,培育品質業態、布局專業業態、加強保障業態,促進線下線上融合發展。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消費者需求變得更加多元化、個性化、品質化,我們持續創新業態、豐富供給、改善服務。”商務部流通發展司一級巡視員張祥指出,本次《方案》強調將商業發展與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相融合。例如,面向傳統歷史、特色文化、潮玩文娛等功能需求,《方案》提出要發展特色商業街區,打造承載歷史記憶、獨具地域特色、新興業態集聚的消費場景。
當前,商務部正在開展全國示范步行街(商圈)創建工作,截至目前已確認19條全國示范步行街、20個全國示范智慧商圈。張祥指出,這些示范步行街(商圈)已成為消費升級的“助推器”。通過發展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業態和場景,開展形式多樣的消費促進活動,把“人氣”變成“商氣”,讓“游客”變成“顧客”。僅今年中秋、國慶假期,全國示范步行街(商圈)客流量、營業額同比分別增長8.8%、6.0%,為各地促消費、擴內需、穩就業提供了有力支撐。
《方案》還提出要擴大國際精品、國貨潮品、外貿優品等多元化商品供給,深化商旅文體健融合發展,推動高品質商品和高質量服務融合互促。加強生活必需品流通保供體系和商務領域“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健全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和二手商品流通渠道。優化空間利用,“一店一策”開展存量商業設施改造,鼓勵多元業態創新,強化新興技術賦能。
近年來,部分地方出現商業營業用房空置現象,造成資源浪費。《方案》明確提出要優化城市商業設施供給,對主要商圈、步行街、商業綜合體坪效及出租率開展動態監測,對商業設施供給過剩、運行效率低下的及時調整,供給不足的加快補齊,防范化解存量風險。
對此,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局副局長李亮表示,為解決商業用房空置率較高等問題,自然資源部已通過細化摸底調查、強化規劃引領管控、支持存量空間盤活優化、明確過渡期支持政策、支持收回收購商業用地、開展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等舉措,支持地方盤活存量商業用房,促進實體商業高質量發展。
張祥表示,下一步,商務部將聯合相關部門建立工作聯動機制,團結行業協會、高校智庫、經營主體等各方力量,暢通交流渠道,提高政策制訂的針對性,提升市場監管效能,形成群策群力、有效協作的工作格局。同時,還將在現代商貿流通體系試點城市建設中,指導各地統籌使用中央財政資金,充分發揮各類金融工具作用,推動城市商業設施優化調整、改造升級,為城市商業轉型提質提供長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