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微電生理在順利完成“冰火電”三大主流能量的國產平臺商業化落地后,交出首個依靠主營業務實現全面盈利的三季度成績單。10月28日,微電生理(688351.SH)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數據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36億元,同比增長15.65%;歸母凈利潤4192.06萬元,受創新醫療器械相關政府補助獲批時點的不可控影響,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0.46%;扣非歸母凈利潤達到2406.60萬元,同比扭虧為盈。
從單季來看,第三季度公司營收同比增長21.78%,持續向好。值得關注的是,公司第三季度扣非后歸母凈利潤達到325.97萬元,實現同比扭虧為盈,表明公司在“摘U”之后,業績增長動能持續增強。
電生理國產替代任重道遠 市占率第一的微電生理正在“向上走”
微電生理深耕心臟電生理領域十余年,通過30余款產品矩陣,已建立起以“冰火電磁”四大技術路徑完整產品布局。
目前我國心律失常住院患者治療領域,仍處于手術滲透率、手術國產化率雙低時期。在人口老齡化與心律失常人群年輕化的背景下,我國患者規模不斷擴大,加之早篩普及、醫生經驗累積下,電生理手術量和市場規模快速增長。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國內電生理器械市場預計2025年有望達到157.3億元。此外,在醫保控費背景下,國內醫療器械企業通過集采入院,得到更多臨床應用機會,技術和質量不斷獲得認可,國產替代加速。
微電生理作為國產電生理龍頭企業,近年來積極響應國家集采政策,為產品市場占有率提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隨著福建聯盟、北京、3+N聯盟帶量等集采開始執行,推動公司在帶量基礎下入院推廣。目前,微電生理三維電生理手術已覆蓋醫院1000余家,累計完成手術超8萬例,國產廠商中排名第一,逐漸攻破進口品牌早期形成的“品牌”護城河,通過持續提升的終端醫患臨床應用,公司品牌認可度和影響力擴大。
近年來,微電生理在國際企業長期占領的高端術式領域不斷實現國產“首次突破”,高端導管產品占比隨之逐步提升。2025年2月,微電生理首批Magbot?機器人導航手術順利完成,不僅填補了國產磁驅導管的技術空白、突破了進口產品的技術封鎖,更在穩定性、精準度及操控性等核心性能上實現全面提升,為復雜心律失常治療帶來了全新的微創國產解決方案。截至年中,微電生理壓力消融導管等高端產品已在多家醫療中心完成超3000例手術,并在持續搶占市場份額。
微電生理進入新階段 國際新銳“向新生,向外走”
除了現有市場格局正在改變外,隨著PFA等外資尚未形成“資歷壁壘”的新興消融技術在臨床中的逐步推廣應用,中國國產心臟電生理手術量將進一步增長,國產企業有望通過“向新生”實現新突破。
今年以來,微電生理在PFA領域實現商業化落子后,“電”平臺矩陣產品商業化發展持續提速。公司參股公司商陽醫療心臟脈沖電場消融設備和一次性使用磁電定位心臟脈沖電場消融導管獲批后,基于納秒脈沖設計的二代PFA脈沖消融導管及配套設備再度獲得認可,進入國家創新醫療器械綠色通道。此外,公司自主研發的壓力脈沖導管亦進入NMPA注冊階段,預計將于2025年獲批。
在心臟電生理領域,國產替代之所以能夠穩步推進,其背后是技術實力、產品質量與商業化能力共同構筑的“中國質造”在提供有力支撐。在國內集采政策相對溫和的背景下,國產電生理企業積極參與,助力醫療體系穩健運行。與此同時,作為技術密集型行業,持續研發仍是企業長期發展的核心基石。唯有向內夯實基礎、向外開拓發展,國內龍頭企業才能真正走穩高質量發展之路。
微電生理作為在心臟電生理領域脫穎而出且具備全球競爭力的國產廠商,正在海外市場逐步實現“向外走”。2025年上半年,公司海外市場拓展順利,三維手術覆蓋20多個國家,營收增速超40%,高端產品壓力監測導管表現亮眼,在三維手術中市場滲透率上升,使用占比高于國內。
截至目前,微電生理已有9項創新產品進入國家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序,其中5款已獲批,隨著未來商業化推進,公司將以海內外雙市場為支點協同賦能,憑借技術攻堅突破外資長期主導的房顫高端術式領域,正從國產心臟電生理龍頭企業,升級為全球化科技布局的“國際新銳”。(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