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公募基金發行市場呈現出“量減效增”的獨特格局。公募排排網最新數據顯示,以認購起始日為統計口徑,本周(10月27日至11月2日)全市場新發行25只公募產品,較前一周的30只下降了16.67%。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新基金的募集效率顯著提升,本周新產品的平均認購天數由前一周的27.8天縮短至21.92天,資金募集節奏明顯加快。
對此,排排網財富公募產品經理朱潤康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這反映出當前市場參與者的復雜心態與機構的策略調整。一方面,近期市場指數雖然走強,但部分投資者對后市延續性存有疑慮,存在一定的‘恐高’心理,擔心盈利可持續性,因此在認購新基金時態度趨于謹慎;另一方面,公募機構自身在發行策略上也更加注重穩健與節奏控制,面對未來市場可能存在的不確定性,在新產品布局上采取了更為審慎的態度?!?/p>
朱潤康同時表示,正是在這種發行供給有所收縮,而投資者需求依然穩固的情形下,單只基金資金募集效率不降反升。
從新發行公募產品的結構來看,權益類資產依然是公募機構布局的絕對主力。數據顯示,在本周發行的25只新產品中,權益類基金數量達到20只,占比高達八成。其中,股票型基金共有11只,并以被動指數型產品為主導;另有9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同期發售。華北地區某大型公募機構工作人員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這一產品結構表明,在市場點位走高后,公募機構傾向于通過工具化、細分主題化的指數產品為投資者提供參與機會,同時也繼續在主動權益領域進行布局?!?/p>
相比之下,債券型基金本周發行保持平穩,共有2只中長期純債型基金啟動發行,在新發行市場中占比為8%。此外,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基金的發行顯現出回暖跡象,本周有1只QDII基金開啟募集,這也是該類產品連續第二周有新基金發行,反映出公募機構在資產配置全球化方面的持續努力。
從發行公募機構的角度觀察,本周有22家公募機構將推出新基金,市場活躍度相對集中。其中,有20家機構僅發行了1只新產品,另有2家機構發行了2只或以上新基金。
具體來看,華夏基金本周發行力度最大,共有3只權益類新基金啟動認購,分別為華夏資源精選、華夏中證光伏產業ETF和華夏中證電網設備主題ETF聯接,聚焦于資源與新能源細分賽道。博時基金緊隨其后,共有博時工業軟件ETF和博時中證港股通互聯網ETF聯接兩只產品啟動發行,同樣均為權益類基金。上述華北地區某大型公募機構工作人員認為:“這進一步印證了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權益類基金仍是公募機構戰略布局與產品創新的核心‘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