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泥行業需求整體下行的背景下,上峰水泥(000672)依然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2025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5.98億元,雖同比略有下降5.69%,但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到5.28億元,同比增長30.56%,展現出較強的盈利韌性與經營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4.9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5.34%,反映出主營業務盈利能力的實質性提升。同時,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7.55億元,同比增長2.34%,整體財務狀況健康穩健。
這一成績的背后,是上峰水泥持續推進“雙輪驅動”戰略的成果:一方面,水泥主業通過精細化成本管控,在銷量略降的背景下實現利潤增長;另一方面,新質投資業務逐步發力,成為公司業績增長的重要引擎。
主業基本盤穩固,成本管控成效顯著
受宏觀經濟及行業周期影響,今年前三季度水泥行業總體需求有所收縮。上峰水泥水泥和熟料合計銷量為1,415萬噸,同比下降6.21%。在此背景下,公司持續推進“降本控費增效”策略,有效對沖了價格與銷量的壓力。
報告顯示,公司熟料可控成本同比下降5.59元/噸,水泥產品可控成本下降約2.97元/噸。得益于成本優化,公司綜合毛利率達29.86%,銷售凈利率為15.31%,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5.90%,多項核心指標繼續保持行業領先水平。
此外,公司在建材產業鏈的延伸布局也逐步見效。砂石骨料業務銷量同比增長262.38萬噸,水泥窯協同處置環保業務處置各類固廢、危廢等25.90萬噸,實現營業收入0.82億元。新能源業務方面,光伏、儲能、超充電站等項目已初步實現“光、儲、充、碳”系統融合,綠色電力累計發電超2,400萬度,為生產基地低碳運行與物流成本下降提供了有力支撐。
新質投資貢獻提升,半導體生態鏈布局成型
作為“雙輪”中的另一關鍵引擎,上峰水泥在新質投資領域的布局正進入收獲期。前三季度,股權投資收益及各類資本業務對凈利潤貢獻約1.7億元,占凈利潤比例約31%,已成為公司利潤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公司聚焦半導體產業鏈的股權投資已形成相當規模與影響力。截至目前,投資的合肥晶合已成功上市,昂瑞微、上海超硅、中潤光能等項目上市進程穩步推進,盛合晶微、長鑫科技等也已通過上市輔導驗收。此外,廣州粵芯、芯耀輝等企業陸續進入輔導階段,顯示出上峰在半導體材料、設計、制造及封裝等關鍵環節的全面覆蓋與深度布局。
這一系列投資不僅為公司帶來可觀的投資收益,也為公司培育“第二成長曲線”積累了豐富的產業生態資源,逐步構建起穿越周期的價值支撐。(秦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