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官方微博的發布,將小米汽車送上熱搜。
10月24日午間,小米汽車宣布,2025年11月30日前鎖單的用戶,若因小米自身原因延遲至2026年交付,所產生的購置稅差額將由小米全額承擔,補貼至高1.5萬元,覆蓋SU7、YU7、SU7 Ultra全系車型。
這條微博獲得超過2萬次互動。“小米推出全系購置稅補貼方案”這個話題,也在微博熱搜榜上停留了4個多小時,獲得了超過4萬的互動。
小米汽車小程序顯示,SU7和YU7系列的交付周期仍達30-40周。根據這一政策,如果不考慮SU7 Ultra的話,小米為每輛SU7/YU7系列承擔的購置稅補貼,在1.1萬-1.4萬元。參考9月超過4萬輛的交付量,小米在今年預計還能交付約12萬輛。疊加11月底前新增的鎖單,待消化訂單仍達20萬臺規模。
這意味著,僅購置稅補貼一項,小米汽車在2026年就將投入超過20億元。
真金白銀主動補貼
獲用戶積極點贊
這項“兜底”措施,從商業角度來看,將使小米面臨超過20億元的支出。對于仍處于虧損的小米汽車而言,這無疑會帶來不小的財務壓力。但從用戶角度來看,這項政策卻成為其面臨購車成本增加的不確定性時,獲得的“定心丸”。
“確定”和“全面”,是小米汽車這份《跨年購置稅補貼方案》的顯著特點。
首先是觸發時間、條件和金額的確定性。用戶2025年11月30日24點前完成鎖單,如果因為小米汽車的生產或運輸原因,造成鎖單車輛在2026年交付開票,將以減免購車尾款的方式,為用戶提供單車上限1.5萬元的補貼。
在小米汽車發布的《答網友問》中,還以鎖單價28.69萬的小米YU7 Pro(選裝流金粉車漆)和54.19萬的小米SU7 Ultra(選裝碳纖維尾翼)為例,說明了補貼金額的算法。
這兩款用來舉例的車型,涵蓋了現行購置稅政策的兩種情況。前者在今年無需繳納購置稅,而后者需繳納約1.8萬購置稅。
其次是覆蓋車型的全面性。這一政策覆蓋小米目前全部在售車型,包括SU7系列的三個版本、SU7 Ultra和YU7系列的三個版本。
如果簡單算經濟賬,這項補貼政策顯然“不劃算”。購置稅政策變化帶來購車成本增加,企業并非必須承擔這項成本。小米汽車自上市以來,始終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也不需要通過這種方式來刺激用戶購車。
對于這項政策,業內人士給予了積極評價。有業內人士直言,這個“兜底”政策,對訂單充足的小米汽車來說,規模更大,成本更高。“真金白銀拿出來,不只是安撫鎖單用戶,更重要的展示了品牌對用戶的誠意,這非常重要?!痹摌I內人士分析稱。
幾乎“零門檻”的補貼政策和詳細的說明,在社交平臺上也獲得網友的高度認可。在小米汽車官方微博的評論區里,不少網友都在留言“瞬間松口氣”“大企業風范”。
甚至已經有網友,曬出了自己與小米汽車交付助手的溝通記錄截圖。
這表明,在當前消費決策日趨理性的背景下,企業通過實質性讓利建立的信任關系,能夠產生遠超預期的品牌效應。
文化基因延續錨定“信任”護城河
隨著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政策從2026年開始調整,已經有不少車企推出了類似的補貼政策。不過目前大多數車企的補貼,只針對熱門車型。小米此次購置稅“兜底”政策則是全系車型覆蓋,展現出更全面的市場保障。當然,預計超過20億元的補貼規模,也遠超同業投入。
值得注意的是,像這樣“大手筆”真金白銀的補貼用戶,在小米的歷史上并非首次。2021年,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就宣布,以小米商城紅包的形式,向首批購買第一代小米手機的用戶,全額返還1999元購機款,總金額達到約3.7億元。
在小米的發展歷史上,堅持用戶價值優先,與用戶交朋友,已經成為品牌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每年的米粉節活動和米粉“家宴”,都是這種文化的體現。
這種文化甚至深入到小米的產品研發中。2024年小米推出雙區洗衣機,這一產品創意正是源自有網友向雷軍“許愿”,“能不能出一個分區洗的洗衣機,既可以洗普通衣物,又可以有專門洗內衣的小桶?”
這次的購置稅“兜底”政策,只是小米品牌文化在汽車業務上的延續。把短期財務讓利轉化為長期的用戶信任資產,將不確定性轉化為品牌信任與客戶黏性,而其最終目標則在于提升用戶終身價值(LTV),構筑長期競爭壁壘。
在當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激烈競爭中,小米的購置稅“兜底”政策展現出了超越常規的戰略思維。這一舉措并非源于訂單壓力,而是基于“和用戶交朋友”這一企業文化基因的長期品牌建設。
在技術快速迭代、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的行業背景下,產品優勢可能被快速追趕,價格戰也難以持續。而由企業文化驅動的品牌信任,卻能形成難以復制的競爭壁壘。小米將理念轉化為實際行動,通過承擔政策變動成本來鞏固用戶關系,正是在構建這樣的護城河。
這種以用戶價值為核心的戰略選擇,不僅體現了企業的長期主義思維,更預示著行業競爭正從產品技術層面,升級至品牌文化與用戶關系的更深層次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