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新藥經歷齊升行情后,港股B字號品種成為醫藥基金經理的主要減持對象。
在創新藥賽道的行業貝塔行情基本結束后,醫藥基金經理正逐步從主題投資轉入商業化增長驅動,不少港股18A(即B字號)公司,以及部分剛摘B但商業化仍處于早期的創新藥公司,開始被基金經理逐步兌現。
多位公募人士分析,后續創新藥內部將加速分化,前期買賽道的策略逐步失效,創新藥基金開始進入選股階段,關注那些產品已成藥、有商業化收入和業績基礎的大型品種,商業化能力是創新藥基金抓機會避風險的關鍵。
創新藥基金賺得多回撤大
今年以來,不少創新藥基金在市場中賺得盆滿缽滿,截至10月26日,表現最好的創新藥主題基金的年內收益達123%。但另一方面,創新藥基金經理也感受到該賽道隱現出的回撤風險,以北方某明星醫藥基金為例,自今年9月9日至10月26日,其間回撤幅度接近18%。
“創新藥賽道的回撤風險,主要集中在中小市值品種,尤其是那些尚未商業化或剛剛開始商業化的公司,體量較大的創新藥公司股價表現更為堅挺。”深圳一位基金經理認為,創新藥行業具有高投入、長周期、高風險的典型特征,一款創新藥平均需要10年左右的研發周期以及10億美元以上的資金投入,而其最終的臨床成功率卻不足15%,體量較小、商業化進展緩慢的公司很難堅持到最后。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基金經理所言商業化進展較慢、體量較小的公司,往往指的是港股的18A公司(B字號)。2018年港交所推出的18A章上市規則,允許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為創新藥企提供了關鍵的融資通道,這些在股票簡稱中帶有“B”字號的公司,往往營收單薄甚至0營收,典型如今年剛上市的藥捷安康B,以0營收一度邁入千億市值俱樂部。
然而,對多數主動權益基金經理而言,一款創新藥的研發對大體量公司亦有不小的風險,而對幾乎沒有顯著商業化的18A公司而言,這些股票簡稱頭頂B字號的公司更具有主題投資的特征,由于這些B字號公司缺乏營收、利潤和估值的錨,幾乎完全由情緒影響的股價助推了巨大的波動性。例如,國內一位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的創新藥產品,其截至今年6月末的第一大重倉股是映恩生物-B,單只股票的倉位占比高達17%,但卻在短短兩個月內股價下跌超40%,這些B字號的創新藥公司,在情緒變化中強化了基金業績的回撤風險。
公募重視商業化,減持B字號
隨著創新藥賽道整體估值的抬升,基金經理在創新藥賽道的選股更加看重商業化能力,那些缺乏營收、利潤和估值的錨的B字號公司,成為當前基金經理減持兌現的主要對象。
“創新藥本身就堪比風險投資,如果重倉B字號公司,投資組合面臨的風險會進一步疊加。”北京一位醫藥基金經理接受券商中國采訪時認為,雖然不少B字號公司在小微市值狀態時,會存在許多股價想象力,尤其當情緒、消息和政策面出現利好刺激;但當這類公司整體市值變大,市銷率估值達到較為夸張的水平后,考慮到這類公司實際上缺乏估值的錨,它們所面臨的下跌風險會變得更大。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在防御以及重視創新藥商業化能力的背景下,不少基金經理紛紛減持B字號公司,甚至包括剛完成摘B的部分創新藥公司。根據香港聯交所規定,18A公司需滿足年收入不低于5億港元、市值不低于40億港元的標準,方可申請摘除“B”標記。
根據剛剛披露的基金第三季度報告,明星基金經理周思聰管理的平安核心優勢基金,在第三季度期間減持科倫博泰生物-B,同時,她還將剛剛摘B但商業化仍處于早期的公司賣出,云頂新耀在今年6月末成為該基金第一大重倉股,但在第三季度已退出十大重倉名單,云頂新耀自今年7月下旬至今的股價累計下跌近34%,該公司在今年4月底完成摘B,但其商業化也處于早期,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僅約4億元。
此外,梁福睿管理的長城醫藥產業精選基金也在選股上強化了估值的錨,注重創新藥品種實際的商業化能力。根據基金第三季度報告,梁福睿在今年三季度降低了B字號公司在重倉股中的持倉比例,同時將已經實現巨額盈利的三生制藥,納為基金的第一大重倉股,三生制藥今年上半年盈利13.58億元,當前滾動市盈率約26倍,也是創新藥賽道中少數具有估值錨的品種。
醫藥基金從買情緒到抓增長
多位基金經理判斷,創新藥已從買賽道進入選個股的階段,緊抓確定性高的贏家品種是關鍵,商業化仍處于早期的品種,在敘事邏輯變得苛刻后,不具有太多的吸引力。
景順長城股票投資部基金經理喬海英告訴記者,創新藥的行業貝塔階段已基本結束,分化行情即將來臨,頭部大型創新藥公司確定性強、兌現度高、共識度高的標的是首選,當前創新藥已經從買賽道變成選個股的階段,在接下來的分化行情中,逐步兌現中小市值個股的超額收益。
“前期魚龍混雜的中小市值公司將逐漸進入驗證期,兌現度和催化劑都是我們重要考量因素。”喬海英表示,熱錢從賽道流出后,醫藥板塊或將迎來更穩定的增量資金,一方面是對產業趨勢的認同帶來的增配資金,同時,資金從工具型的被動產品,逐步轉換到主動選股型基金。這也將進一步加速創新藥賽道的內部分化。
長城醫藥產業精選基金經理梁福睿認為,在科技股漸漸強勢的背景下,同樣具有科技屬性的創新藥資產反而逐漸進入調整階段,一方面主因上半年漲幅較大較快,另一方面以TMT為主的科技資產帶來了資金層面的負面影響,增量資金離場導致三季度內創新藥回調幅度較大,當前時間點諸多創新藥個股已經極具性價比。
他表示,三季度內持倉個股基本圍繞臨床數據讀出、管線海外授權和國內銷售放量三個角度展開,考慮到海外授權預期逐漸回歸平穩是持倉個股股價回調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礎上可判斷創新藥板塊已經進入個股阿爾法時段,后續持倉個股在原有選股角度的基礎上,會加大核心管線全球競爭力和稀缺性的選股權重,并對個股遠期空間、成藥確定性、出海確定性之間尋找更好的平衡,力求持倉個股邏輯可兌現。
平安核心優勢基金經理周思聰認為,中大型創新藥公司確定性更強,尤其產品已經成藥、有收入和業績、產品即將臨床,以及BD(海外授權)確定性強的創新藥企業可能獲得市場的關注。下一階段,行情的核心特征有望從情緒驅動的修復向基本面驅動的增長轉變。
市場選股的敘事將從廣泛的估值重估,轉向進一步的基本面落地,未來的贏家是那些能夠將科學創新轉化為商業成功的公司。周思聰強調,市場未來也將更加嚴苛地審視公司的每一個臨床數據、每一份銷售財報和每一次BD交易的質量。能否持續產出有價值的創新成果,以及能否將這些成果高效地轉化為商業收入,是決定未來公司價值的核心。
校對:許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