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視近期暴跌為“健康調整”。
摩根大通分析師周四維持對黃金的看漲立場,預測到2026年第四季度黃金均價將達到每盎司5055美元。該行在研報中表示,這一預測建立在“2026年季度投資者需求與央行購金規模平均維持在566噸”的假設基礎上。
摩根大通全球大宗商品策略主管娜塔莎·卡內瓦(Natasha Kaneva)表示,黃金仍是該行“今年確信度最高的多頭配置”。
她認為,隨著市場步入美聯儲的降息周期,金價仍有上行空間。
摩根大通基礎及貴金屬策略主管格雷戈里·希勒(Gregory Shearer)認為,美聯儲降息周期疊加滯脹憂慮、對美聯儲獨立性的擔憂以及貨幣貶值風險,共同構成黃金的有利環境。
分析師普遍認為,近期金價的整固屬于健康現象。卡內瓦提到,回調反映出市場正在消化自8月以來的急速上漲。她表示,面對如此迅猛的漲勢感到謹慎是正常的,這一階段更多體現出“買方集中、賣方稀缺”的供需失衡。
摩根大通在報告中重申,2028年每盎司6000美元的長期目標仍然有效。
美聯儲政策與“去美元化”助推長期需求
摩根大通認為,部分海外投資者正在從美元資產中適度轉向黃金。
卡內瓦表示,美國資產依然是全球投資組合的核心,但適度減少美元資產配置具有潛在價值。
該行估算,如果將美國資產比重從約45%降至43%,并將其中0.5個百分點配置至黃金,金價可能被推升至每盎司6000美元。
研報還分析稱,黃金的長期吸引力不僅來自利率預期,還與全球資產配置結構的轉變有關。近年來,多國央行持續增加黃金儲備,以分散美元資產集中度。
摩根大通預計,未來兩年全球央行將維持強勁的購金節奏,季度平均買入規模約為566噸。
自2022年以來的“去美元化”趨勢以及儲備資產多元化步伐被視為推動金價長期走高的結構性力量。
在高通脹、財政赤字擴張及地緣緊張的背景下,黃金正被重新確認為“非信用型儲備資產”。這使得黃金不僅在避險需求上受益,也在主權資產配置中扮演更核心的角色。
與此同時,實際利率的走向仍被視為影響金價的關鍵因素。市場普遍預計,美聯儲或將在未來數月啟動降息周期,若實際利率繼續下滑甚至轉負,將進一步削弱持有美元資產的吸引力,從而支撐金價。
機構仍普遍看多
摩根大通的目標價在主要投行中屬于較為樂觀的一端。
匯豐銀行在上周的預測中預計,金價將在2026年底升至每盎司4600美元;美國銀行將中期預期上調至5000美元;高盛預計2026年12月金價可能達到4900美元。
多家機構的報告均提到,降息預期與央行買盤是未來兩年的核心驅動因素。
市場數據顯示,黃金今年以來累計上漲逾50%。
雖然短期波動加劇,但多數機構認為這屬于牛市過程中的階段性整理,并未削弱中期上行邏輯。
分析人士表示,投資者的風險偏好、美元走勢及美國債券收益率變化仍是未來金價的主要變量。若美元保持強勢或美債收益率重新上升,黃金短線可能繼續震蕩;但在全球經濟放緩與政策寬松的情景下,黃金的配置價值仍被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