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魏書光
受全球地緣風險影響,原油期貨價格最近幾個交易日大幅反彈。10月23日,上海原油期貨主力合約漲幅超4%;截至記者發(fā)稿時,NYMEX原油期貨漲超5.6%,最近3個交易日累計漲幅已超8%。
當?shù)貢r間10月22日,美國財政部宣布對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和盧克石油公司(Lukoil)兩家俄羅斯石油巨頭實施制裁,歐盟也正式通過對俄羅斯第19輪制裁。消息發(fā)布后,市場對俄羅斯原油供應可能中斷的擔憂加劇,進一步推動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上漲。
上述新制裁的實施意味著俄羅斯四大石油巨頭現(xiàn)已全部受到美國制裁。數(shù)據(jù)顯示,美國原油價格今年以來下跌16%,布倫特原油下跌近14%。而以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為首的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其盟友(OPEC+)組織幾個月來一直在增產(chǎn)。研究機構分析,此次受制裁的俄羅斯兩家公司合計占該國原油出口總量的近一半。
對此,外界預測印度煉油商購買的俄羅斯石油或將大幅減少。當前,印度是俄羅斯海運原油的最大買家,印度有超36%的進口原油來自俄羅斯。花旗集團發(fā)表研究報告稱,布倫特原油近期反彈上漲的部分原因,是市場相信是美國與印度商討減少購買俄羅斯石油,這可能是美國與印度貿易協(xié)議的一部分。該機構還認為,明年第一季度布倫特原油的平均價格約為每桶60美元,但如果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談判較預期快,布倫特原油或會跌至每桶50至55美元區(qū)間。
“短期地緣風險抬頭,油價向上修復,但本次沖突的題材仍是老調重彈,疊加全球宏觀經(jīng)濟不穩(wěn),需警惕隨時回落。”正信期貨研究院報告認為,地緣風險不斷擾動,交易節(jié)奏難以把握,仍需關注國際原油產(chǎn)能過剩矛盾帶來的逢高拋空機會。
目前,全球石油市場總體呈現(xiàn)“供大于求”的局面。一方面,OPEC+逐步增產(chǎn);另一方面,俄羅斯等原油出口大國出口量也處于高位,市場供應充足。在需求方面,全球經(jīng)濟增長放緩的預期使得市場對石油需求的預測趨于保守。國際能源署(IEA)已連續(xù)多月下調全球石油需求增長預期。
值得注意的是,紐約WTI原油期貨12月與明年1月合約價差,近日出現(xiàn)5個月以來首次轉為期貨升水結構,即近月合約價格低于遠月合約,顯示市場對供應過剩的擔憂加劇。而且海上浮動原油量激增至接近2020年疫情時期水平,表明陸上庫存正在飽和。瑞銀集團認為,盡管最新制裁可能會給原油價格近期帶來波動性,但全球石油市場供應過剩的狀況應有助于限制油價持續(xù)上漲的風險。預計布倫特原油價格將維持在每桶60至70美元區(qū)間。高盛則預計明年布倫特原油價格將進一步下跌,明年第四季度或將觸及每桶52美元。
顯然,市場機構仍然預計,中長期看地緣風險的邊際影響或趨向減弱,市場重回基本面主導,國際層面的增產(chǎn)壓力仍然是主導本輪油價走勢的核心因素。數(shù)據(jù)顯示,OPEC+自2025年4月起逐步放棄減產(chǎn)策略,轉向“增產(chǎn)保份額”的競爭性策略。10月初,OPEC+決定11月繼續(xù)增產(chǎn)13.7萬桶/日,與10月增幅持平,此舉被視為旨在尋求更大的市場份額,增產(chǎn)趨勢尚未扭轉,四季度日均新增供應量預計將超過43萬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