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準備每月定投點積存金,沒想到起購門檻就漲了。”上海投資者付先生的困惑,是近期黃金投資市場門檻普遍提高的一個縮影。
銀行積存金業務因支持實物贖回等特點,在金價攀漲之際受普通投資者青睞。隨著國際金價屢創新高,一段時間以來銀行持續上調積存金起購門檻,最低門檻已提高至950元至1200元區間,而今年初積存金的門檻多為650元。
近日,平安銀行、興業銀行陸續宣布上調積存金業務起購金額,調整幅度均為200元,這也是兩家銀行積存金業務起點年內的最大調整金額。此前,中國銀行、工商銀行等已經上調積存金起購門檻。
平安銀行表示,由于近期國內金價波動較大,根據黃金積存業務相關監管規定,為順應市場變化,自10月24日起,該行金積存業務按金額設定的定投計劃起投金額由900元上調至1100元。
興業銀行10月21日稱,該行計劃調整積存金活期及普通定期業務按金額購買方式的購買起點金額,即日起,單次購買、新增定投購買起點由1000元起調整為1200元起,按重量交易時,單次購買、新增定投購買起點為1克不變。
銀行積存金業務是一種黃金投資工具,類似于“分期買黃金”。該業務兼具儲蓄與投資屬性,具備支持定投、積少成金、兌換實物便捷等特征,適合長期小額積累黃金資產,分散金價波動風險。簡單來說,投資者通過銀行開設黃金賬戶,按固定金額或克數定期或不定期購買黃金份額,銀行記錄累積的黃金數量。投資者可選擇隨時賣出變現,或在賬戶累積一定份額后,按實時價格兌換成實物黃金,如金條等。
“部分銀行調整個人黃金業務起點金額,主要是因為近期黃金價格上漲較快。”招聯首席研究員、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董希淼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
尤其是這兩日,黃金白銀高位震蕩,銀行和專家建議投資者關注貴金屬市場變化,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合理配置黃金資產,理性投資。
建設銀行發布公告提醒道:“近期國內外貴金屬價格波動加劇,市場風險提升。金價波動加劇,請投資者提高貴金屬業務的風險防范意識,合理控制倉位,及時關注持倉情況和保證金余額變化情況,理性投資。”
談及后續市場走向,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薛洪言認為,金價將呈現“易漲難跌但高波動”特征,全球央行購金、美聯儲降息、地緣政治風險構成支撐,但技術面回調壓力不容忽視。
針對普通投資者,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建議,結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理性配置,銀行上調積存金門檻正是為了引導謹慎投資,避免盲目追高。“黃金從來不是穩賺不賠的資產。銀行加強風控和風險提醒,既是保護投資者,也是維護市場平穩運行,在高位震蕩的市場環境中,理性投資遠比追逐熱點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