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開征求對《算力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5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南》)的意見。其中提出,到2027年,圍繞基礎通用、算力設施、算力設備、算網融合、算力互聯、算力平臺、算力應用、算力安全、綠色低碳等方面制修訂50項以上標準,有效推動算力標準體系建設。
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付一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指南》具備良好的前瞻性和系統性,為算力產業提供了統一規范和發展路徑。這不僅有助于算力技術的標準化發展,還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建設提供了制度保障,將進一步推動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算力產業發展,持續釋放政策紅利,先后出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關于深入實施“東數西算”工程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的實施意見》《算力互聯互通行動計劃》等一系列政策。
地方層面也積極跟進,紛紛出臺相關政策支持當地算力產業發展。例如,今年4月份,浙江省人民政府發布《關于支持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加強算力券支持。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發放算力券,使用自主算力服務的,可按照不高于合同實際執行金額的30%給予補助;采用非自主算力服務的,可按照不高于合同實際執行金額的10%,給予最高800萬元補助。
奧優國際董事長張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多層次政策體系將全面賦能算力產業發展。其中,國家的統籌規劃有助于優化產業整體布局,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各地發放的“算力券”“訓力券”則能降低算力使用成本,促進產業的應用普及。
《2025年中國人工智能計算力發展評估報告》顯示,2025年,中國通用算力規模預計同比增長20%;智能算力規模將同比增長43%。總體來看,2023年至2028年中國智能算力規模和通用算力規模的五年年復合增長率預計分別達46.2%和18.8%。
在廣闊的市場前景與強勁的政策支撐下,上市公司加速涌入算力賽道,通過多元舉措加碼布局。
例如,今年7月份,浙江海控南科華鐵數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南華鐵”)公告稱,根據公司業務發展需要,為拓寬公司融資渠道、優化公司融資結構,公司擬申請面向專業投資者公開發行規模不超過20億元(含20億元)的公司債券。據海南華鐵方面透露,此次發債將重點為公司的智算業務提供資金支持。
浙江華策影視股份有限公司則在影視主業基礎上,積極探索算力業務、算法模型及AI應用。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此前的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公司期望通過算力業務的切入,逐步構建起一支專業化的科技人才團隊,并在未來進一步拓展科技相關業態,賦能公司業務和行業需求。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有算力規模2000P。
“未來,不同類型的企業可以采取差異化方式布局算力產業。”付一夫表示,“例如,大型國企可聚焦算力基礎設施投資與跨區域調度平臺建設,中小企業可參與算力服務生態建設,提供專業化運維支持;科技企業應加強異構計算、液冷技術等核心環節研發,應用廠商則需深耕垂直領域算法優化與行業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