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張一帆
作為工業經濟“壓艙石”,機械行業是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載體。
9月發布的《機械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下稱《方案》)為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提出新要求,目標力爭營業收入年均增速達到3.5%左右,營業收入突破10萬億元。同時,重點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持續提升,發展質量效益邁上新臺階。
站在10萬億目標的新起點,如何從供需兩側同時發力,激發行業增長活力?深挖存量內需、培育壯大新需求、提升國際競爭力的“三駕馬車”齊驅,協同發力共同為機械行業的穩定增長,為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制造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設備更新激活行業潛力
機械行業70%的需求來自基礎設施建設和國民經濟各行業新上或更新改造設備投資,老舊設備更新成為撬動存量市場的核心抓手。在政策引導與企業內生需求驅動下,設備更新正朝著綠色化、智能化、服務化方向加速演進,催生萬億級市場空間。
盛屯礦業自2024年以來已經投資數千萬元推進余熱回收改造。盛屯礦業有關負責人告訴證券時報記者,子公司盛屯鋅鍺前三個季度利用余熱鍋爐產生蒸汽量為5.37萬噸,折算減排二氧化碳超1.7萬噸。盛屯礦業同時啟動了大規模電機升級計劃,每年把150臺工頻電機更換為更高效、更智能的變頻電機,實現減能降耗。
“持續推動設備迭代與生產流程革新,是實現降本增效、為客戶提供最優質產品的核心手段。同時,公司多年來已經持續融入產業鏈ESG要求,也必須通過不斷優化設備和產線,減少碳排放。”盛屯礦業有關負責人表示。
這種“淘汰舊裝備、換上綠裝備”的升級路徑,正是《方案》中“加快推進能耗高、污染重、安全性低的老舊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要求的生動實踐。
“機械行業穩增長方案,核心在于找到拉動內需和提升供給的平衡點?!痹谥袊鴻C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羅俊杰看來,加大制造業重大技術改造和大規模設備更新工程實施力度,不僅可以為存量市場注入活力,還能推動高端智能制造技術和綠色節能技術的落地。
在南方路機看來,工程機械的高端裝備地位主要源于其技術含量的高度。“除了綠色、環保的訴求,工程機械的高端化進程還需要具備高度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以滿足現代工程建設的高標準、高質量要求;還需要能夠在不同的建設施工場景實現一體化服務,實現高質便捷、降本增效的目的?!蹦戏铰窓C相關負責人表示。
行業的周期發展也支持著老舊設備更新的深入開展。在工程機械行業中,上輪銷售高峰期(2016—2021年)的設備正進入集中更新期。中聯重科方面表示,工程機械產品壽命約8—10年,疊加國四切換等因素,更新需求剛性強,將為行業提供多年持續支撐。
政策紅利進一步加速這一進程,《方案》明確提出,要實現優質裝備供給能力顯著提高。為此《方案》提出,要積極出臺有利于機械行業穩定運行的政策舉措,助力裝備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
國際競爭力進一步彰顯
在上周召開的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消防設備技術交流展覽會上,三一應急裝備公司副總經理崔景魁幾乎將所有的參展時間都用于接待海外客戶。“今年展覽上的外商數量至少比兩年前翻了1倍,他們告訴我今年在消防展見到了許許多多的新設備、新技術,對中國企業的產品非常感興趣?!贝蘧翱χ硎?。
主辦方提供的數據顯示,本次展會吸引了來自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200余家單位參展,境外應邀觀展嘉賓數量創新高。與之交相輝映的是本屆展會上各家企業帶來的一系列全球首發產品,其中三一重工JP100斬獲了一項吉尼斯世界紀錄——159.66米的極限噴射高度將過往紀錄提升超25%。
“對比多數海外國家的單一應急救援需求,中國市場的救援場景非常齊全,隨著我們的技術突破和產品打磨,自然而然地吸引了客戶的關注?!贝蘧翱硎?。
消防展的熱鬧是我國機械行業在世界范圍內競爭力顯著提升的縮影,為《方案》提出的“穩定外貿基本盤”奠定了良好基礎。
今年上半年,面對更加嚴峻復雜的國際環境與外貿形勢,機械工業也實現了對外貿易穩定增長、展現韌性。據海關數據匯總,上半年,機械工業完成貨物貿易出口額4659.4億美元,同比增長12.4%;實現貿易順差3342.8億美元,同比增長23.3%,占全國貨物貿易順差的57.1%。
“十五五”規劃發布在即,各家企業已經吹響了進一步深化出海業務的沖鋒號——不僅追求規模的增長,更追求能力建設的提升。
柳工新近披露的“十五五”戰略,制定了2030年實現營業收入600億元的目標,其中國際收入占比超過60%,凈利率不低于8%。在規模增長之余,柳工還計劃在全球范圍內深化區域能力建設,打造覆蓋“研、供、產、銷、資本”的全價值鏈本土化優勢。
在現在規模超千億元的基礎上,徐工集團計劃到2030年規模再翻一番,且國際化收入占比達60%以上。徐工集團董事長楊東升發聲稱,徐工集團將加大全球化戰略的推進與落地實施,推動從全球布局向全球整合運營轉型,從傳統的制造型公司向解決方案的服務商轉型。
新產業開辟新藍海
深挖存量市場、穩定外貿基本盤之余,培育壯大新需求為市場帶來了新的增量?!斗桨浮访鞔_實施智能裝備創新發展工程,聚焦三大方向發力:瞄準國家戰略攻堅工業母機和智能檢測裝備;對接民生需求發展智能農機與醫療機器人;布局未來產業攻關高端智能機器人。
“人形機器人第一股”優必選本周中標“廣西具身智能數據采集及測試中心設備采購及安裝”項目,訂單金額達1.26億元。連續多筆訂單落地,優必選Walker系列人形機器人已獲得超6.3億元訂單,領跑行業。在優必選,人形機器人也走到了規?;慨a和應用的前夕。
“對于人形機器人落地應用,找到合適的場景始終是一個核心問題。只有實現了供求匹配,人形機器人才有望迎來真實的需求,擺脫‘偽需求’困境,實現產業自身的爆發式增長?!眱灡剡x副總裁、研究院院長焦繼超告訴記者?!耙虼藘灡剡x在過往兩年的一個重要策略,就是投入大量精力用于人形機器人在客戶工廠的實訓中?!?/p>
在比亞迪汽車工廠,優必選Walker S1第一階段實訓工作已初步取得成效,效率提升了一倍,穩定性提升了30%。在吉利,Walker S1已經完成了在極氪寧波工廠第二階段的工作,其在領克第三階段實訓工作即將開始,實訓內容將拓展到充電槍的插拔測試和物料搬運。同時,在2025年優必選已經進入實訓2.0階段,人形機器人將從單機智能邁向群體智能。
與此同時,加強通用大模型和機械行業大模型研發,推動人工智能、北斗導航等技術與裝備深度融合也成為《方案》的重點方向。
南方路機的新產品已經大量運用AI技術,目前公司自主研發的混凝土坍落度在線AI監測系統、骨料智能上料系統等,通過機器視覺和人工智能實現生產全流程自動化檢測,使水泥用量平均減少10%,推動行業年減碳超千萬噸;公司AI模型,可實時調整混凝土配方,解決傳統人工檢測效率低、誤差大的痛點?。
在百度智能云AI與大模型平臺總架構師李景秋看來,與傳統的“智能制造”相比,目前基于語言的大模型已經可以扮演“老師傅”的角色,傳遞寶貴的產業經驗。展望未來,隨著大模型多模態能力的提升、成本的下行,尤其是視覺能力的提升,工業與大模型的結合將帶來巨大的想象空間。